新華網北京12月5日電(記者趙超、張辛欣)新常態的中國經濟,挑戰與機遇并存,壓力與動力同在,“一降一升”詮釋出鮮明特征: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創”字當頭,結構升級的力量,讓中國經濟保持定力;結構升級的錘煉,讓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結構升級的成果,讓中國經濟活力迸發,走上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新征程。 “創”字當先,突破瓶頸制約 “與其坐等業務萎縮,不如尋找新的商機。”斯坦德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化云平臺服務的科技企業,董事長胡永生介紹,從3年前主要經營通信外包行業,到現在為100多家客戶提供“私人定制”云存儲服務,企業成功實現轉型升級。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的轉換表面上是增長速度的換擋與調整,本質上則是增長動力的轉換與接續。 “對企業來說,面對的市場競爭比過去激烈了,必須從低水平、低成本擴張,轉向質量效益型增長。”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說。 進入新常態,產能出現相對過剩,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接近極限,依靠高強度投入鋪攤子的空間必然越來越小。 以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為例,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融資環境趨緊,導致企業投資意愿不強;外部需求改善有限,部分產品出口競爭優勢減弱;居民消費能力有待增強,消費需求提速后勁不足。 前三季度的統計數字表明,從固定資產投資到房地產開發投資,從進出口總額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同比繼續呈現回落態勢。 從中高速邁向中高端,告別經濟“大而不強”的“虛胖”,通過創新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結構升級,成為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我國經濟能否在一個新的增長平臺上良好運行,規模與質量、速度與效益的關系達到新的平衡,關鍵在于切實轉變發展方式,著力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說。 |
相關閱讀:
- [ 12-04]如何看待衡中模式
- [ 12-03]如何看待國考“雙下降”
- [ 12-03]如何看待車聯網保險這把“雙刃劍”
- [ 11-25]央企高管降薪該如何理性看待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