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和發展
2014-12-06 10:45:35?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新華社發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集中反映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執政理念、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深刻回答了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和國家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集中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和發展。 內涵豐富、基礎堅實和特征鮮明彰顯講話的中國風格、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 講話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全部實踐和理論的主題,續寫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是貫穿講話的主題。圍繞這一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改革發展穩定、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各個領域,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中國道路、中國夢、科學發展、深化改革、“三個倡導”、依法治國、執政根基、群眾路線、反腐倡廉、“三嚴三實”、從嚴治黨、意識形態建設、一國兩制、“一帶一路”、和諧世界、“亞太夢”等基本范疇,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新的奮斗目標提供了根本遵循,成為一個對黨和國家發展全局起著統領作用的科學理論。 講話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講話貫穿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生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的有機統一。講話要求全黨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強調“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提出要“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以釘釘子的精神,把工作做實。講話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要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改革,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推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講話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實事求是的理論品質、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開闊了我們認識事物的角度視野,豐富了我們把握問題的思維路徑,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中國化、大眾化的當代表達,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當代中國的運用和發展。 講話具有鮮明的理論特征。一是科學性。講話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始終用實踐的觀點、辯證的觀點和群眾的觀點觀察分析問題,始終做到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是指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科學指南。二是實踐性。講話總結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把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探索上升為規律性認識,并用來指導新的實踐,堅持在實踐中創新和發展理論,具有鮮明的實踐特色。三是時代性。講話以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以科學思維審視時代,充分吸納借鑒當代人類社會文明成果,始終站在時代前列謀劃發展、引領中國進步,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四是民族性。講話在科學理論的表現形式上極具中華民族的特色和神韻,用樸素的話語表達深邃的道理,容易內化為人民群眾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真正為中國人民所喜聞樂見和自覺實踐。五是開放性。隨著實踐的深入,講話的理論內涵還會繼續得到豐富、發展和完善。 |
相關閱讀:
- [ 12-0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意涵
- [ 12-02]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 [ 12-02]袁貴仁:推進醫教協同構建中國特色醫學人才培養體系
- [ 11-29]一莆商躋身全國百名“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
- [ 11-2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具有鮮明特征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