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發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集中反映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執政理念、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深刻回答了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和國家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集中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和發展。
內涵豐富、基礎堅實和特征鮮明彰顯講話的中國風格、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
講話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全部實踐和理論的主題,續寫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是貫穿講話的主題。圍繞這一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改革發展穩定、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各個領域,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中國道路、中國夢、科學發展、深化改革、“三個倡導”、依法治國、執政根基、群眾路線、反腐倡廉、“三嚴三實”、從嚴治黨、意識形態建設、一國兩制、“一帶一路”、和諧世界、“亞太夢”等基本范疇,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新的奮斗目標提供了根本遵循,成為一個對黨和國家發展全局起著統領作用的科學理論。
講話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講話貫穿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生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的有機統一。講話要求全黨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強調“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提出要“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以釘釘子的精神,把工作做實。講話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要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改革,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推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講話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實事求是的理論品質、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開闊了我們認識事物的角度視野,豐富了我們把握問題的思維路徑,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中國化、大眾化的當代表達,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當代中國的運用和發展。
講話具有鮮明的理論特征。一是科學性。講話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始終用實踐的觀點、辯證的觀點和群眾的觀點觀察分析問題,始終做到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是指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科學指南。二是實踐性。講話總結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把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探索上升為規律性認識,并用來指導新的實踐,堅持在實踐中創新和發展理論,具有鮮明的實踐特色。三是時代性。講話以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以科學思維審視時代,充分吸納借鑒當代人類社會文明成果,始終站在時代前列謀劃發展、引領中國進步,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四是民族性。講話在科學理論的表現形式上極具中華民族的特色和神韻,用樸素的話語表達深邃的道理,容易內化為人民群眾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真正為中國人民所喜聞樂見和自覺實踐。五是開放性。隨著實踐的深入,講話的理論內涵還會繼續得到豐富、發展和完善。
豐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續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篇章
講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繼續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三大基本問題作出創造性科學回答的同時,講話還圍繞“什么是改革、進行什么樣的改革、怎樣改革”這一時代課題,科學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重點、主攻方向、工作機制、推進方式和時間表、路線圖,深刻反映新的社會訴求和人民期盼,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注入了新的時代內容和鮮活元素,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一個新的有機組成部分,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講話與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對象一致、主題一致,都是探討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規律問題。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三個自信”“五位一體”建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重大問題進行全面系統闡述,充分體現了堅持和發展、繼承和創新的統一;在中國發展道路、中國夢、群眾路線、黨的建設、依法治國、科學發展、全面深化改革、意識形態建設、國防和軍隊建設、祖國統一等方面,講話在理論內涵、范疇體系和語言表述等方面明顯地發展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增添了新的時代內容,是繼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之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對指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勇擔歷史使命,開創發展新局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講話能夠承擔起進一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講話關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論述,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舉什么旗、走什么路、堅持什么制度的政治承諾,是深刻徹底的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奠定了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講話關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論述,反映了近代以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美好夙愿,進一步揭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走向,成為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大共識;講話關于改革開放的重要論述,闡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指導原則和科學方法,強調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正確方向,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宣示了我們黨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堅定決心和勇氣;講話關于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論述,強調更加重視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強調民生改善和環境保護,是對發展經驗的深刻總結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把握,是對我們黨關于科學發展理論的進一步深化;講話關于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從思想、組織、作風、反腐倡廉建設和制度建設方面所作的論述,為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指明了方向。講話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國、宣傳思想工作、國際關系和我國外交戰略等方面的論述,科學回答了當前面臨的一系列關鍵問題、緊迫問題,對做好相關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講話指導我們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局面。科學的理論指導實踐會使實踐順利進行,達到預期的效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鮮明的執政風格、樸實的工作作風,贏得了億萬中國人民的真誠信賴。用中國夢點燃了億萬華夏兒女心中的激情,凝聚了海內外華夏兒女的意志,形成了巨大合力;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推動經濟健康持續發展;保持強烈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推動全面深化改革邁出重要步伐;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開放、合作、共贏的發展,擴大同世界各國各方利益匯合點,“世界命運共同體”“亞太夢”“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理念開創了中國外交新局面;堅持以加強作風建設為切入點,制定實施八項規定,部署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一個風清氣正的時代正在來臨;強調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堅持把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保持中國改革正確的方向,以簡政放權、釋放改革紅利、實現公平正義為特色的新一輪改革正如火如荼進行,開創了改革開放的新局面。
講話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和新要求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相互補充,融為一個有機整體,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回應和解決了改革開放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時人們的思想疑慮和深層困惑,必將起到統一思想、澄清模糊認識的巨大作用,煥發全國人民奮勇前進和創造熱情的強大動力,繼續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科學的軌道上奮力前行。
(作者單位:廣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