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曝浙江多家醫院的200多名醫生收受藥品回扣的清單,引發輿論的一片嘩然。 在醫療業界,收受藥品回扣被認為是公開的秘密。醫生,尤其是具有較大處方權的高年資醫生和科室主任對藥品的偏好,直接決定了一種藥品在醫療機構銷售業績的好壞。于是,醫院和醫生成為醫藥企業公關的重點對象。 監督缺位之下,僅靠醫生自律難以為繼。在高強度工作和陽光收入難成正比的背景下,失衡的心態和巨大的利益誘惑使得部分醫生們不免半推半就,笑納了企業的“進貢”。 “以藥養醫”的固有體制使得醫院和醫生的利益得以牢牢捆綁,醫生開的藥越多,醫院獲得的藥品加成收入也愈加可觀。盡管一些地方已經開始了藥品零差價的探索,但醫院對高年資醫生、特別是骨干醫生的倚重,也使得醫院在面對醫生收受醫療回扣時,選擇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而長期以來實施的企業自主申報,發改物價部門核準的不透明、不科學的畸形藥品定價制度,也使得藥價十倍百倍于成本的情況屢見不鮮,而其中巨大的差價也為醫療回扣的存在留出了巨大的空間。 類似回扣事件已不止一次發生,但幾乎每一次的輪回都驚人的相似:網民曝光——輿論監督跟進——醫療機構和衛生管理部門介入調查——最終處理大多高舉輕放,受查處者最終寥寥。 醫生承擔著救死扶傷的重責,理應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白衣天使。部分醫生醫德淪陷,致使醫患對立情緒加劇,不僅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也會進一步損害醫生的自身形象。 近年來,深化醫療體制改革的步伐不斷推進,建立醫藥企業行賄黑名單,加強對商業賄賂和醫生受賄行為的法律監管,醞釀取消原有定價機制、鼓勵醫院二次議價,一系列舉措都讓我們看到了政府部門和行業主管標本兼治的決心。我們衷心希望,改革措施能夠盡快推進,制度監管能及時到位。唯有建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執法必嚴的監管制度,對類似的回扣行為予以嚴厲打擊,才能真正減少類似事件的發生,重建白衣天使的美好形象。(記者 張樂、黃筱)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