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6日電 多家外資企業在2014年遭到中國反壟斷調查,引發部分投資者擔憂。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6日表示,中國《反壟斷法》實施6年多來,發改委系統查處的價格壟斷案件共涉及339家機構,其中僅包括33家境外企業,“這充分證明中國反壟斷執法對所有市場主體是公平公正的,并不存在所謂的選擇性執法問題”。 環球時報年會之跨國企業投資論壇6日在北京召開,政商學界知名人士共聚一堂,對話法制建設與在華投資問題。對于境外投資者關注的中國反壟斷執法,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強調,中國反壟斷執法始終從壟斷行為出發,從未因實施壟斷行為的主體性質不同、國別不同而有所區別,不存在所謂選擇性執法問題。 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經濟領域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地方財稅改革、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金融股市改革試點已破冰。剛剛閉幕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揭開建設法治中國的新篇章,為經濟治理和改革注入新動力。建設法治的市場經濟將成為中國改革釋放的新紅利。在這一背景下,今年的環球時報年會增加經濟、金融等新板塊,其中包括跨國企業投資論壇聚焦海內外各界關注的焦點——法制建設與在華投資問題。 近年來,在華投資企業的法制環境得到不斷改善,加入WTO是其中極為重要契機。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席、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出席論壇并做主旨演講,回顧了中國加入WTO的艱辛談判過程。他強調,中國入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法制化的過程。在華投資者們應相信,在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指導下,中國的法制環境將得到進一步完善。 論壇深度對話環節中,中國兩大反壟斷執法機構的主管官員——國家發改委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國家工商總局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局局長任愛榮,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黃勇、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白明、羅蘭·貝格國際管理咨詢公司高級合伙人劉文波、杜邦全球副總裁William S. Niebur等知名人士,就法制建設與在華投資方面的問題互動交流、思想交鋒。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