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最近,河南漯河市郾城區有群眾反映,十年前,他們的門面房被拆,十年后,本該屬于他們的門面房回購指標,竟然被郾城區一些領導給倒賣了。 今年73歲的吳秋霞老人說,2004年郾城區城關鎮開展舊城改造,她家300多平方的房子被拆,其中包括138.9平方門面房,直到今年6月的一個晚上,郾城區城改辦副主任沈學琦以六萬的轉讓費讓吳老太放棄回購指標。 吳秋霞:他說恁的門面房,想著恁也沒錢,恁也不要,我叫俺的親戚買了,俺的門面房,我說我咋不知道啊?都是不憑白要你的指標,給你個三萬兩萬的你都花好長時候了。 吳秋霞的兒子張小樂告訴記者,在第二天一大早辦理過戶手續時。他們偶然發現了一樣讓他們震驚的東西。工作人員手中拿的一張“海航小區門面房購買協議書”的簽約時間是2008年,協議規定根據“拆一購一”的原則,吳老太可按2000一平米的回購價,回購85平方的門面房,超出部分則按照現在市場價4000左右購買。這張協議,他們從來就沒見過。協議上簽名是被城改辦副主任沈學琦代簽的。 張小樂:就相當于一個托兒,拿來一個購房協議,這個購房協議,我一看上面簽的是我母親的名字,而且是有我母親的指印。 協議是否真的是被其他人代簽,在吳秋霞哪里得到了印證: 記者:有沒有簽過字? 吳秋霞:沒有簽過。 記者:指印是不是你的? 吳秋霞:不是。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像吳老太這樣的情況,還有 10戶。拆遷戶們說,他們的門面房回購指標,被拆遷人員,領導干部從中冒名頂替,從中謀取暴利,再轉手倒賣。 記者:手里面有門面房回購協議沒有? 漯河市郾城區拆遷戶:沒有,沒有。俺的回購權,應該享受都沒享受到。 拆遷戶們到現在才知道,08年政府就給出了門面房回購方案,卻被人代簽,自家的房子別人來做主,這讓他們非常憤怒。如果情況屬實,那么有關部門為何不經過拆遷戶的同意,找人代簽協議呢?為此,記者找到了漯河市郾城區城改辦副主任沈學琦。沈學琦主任說,因為拆遷戶認為門面房的價格太高,主動放棄回購指標,還簽了放棄回購協議,這些資料都在區政府城管委石俊清主任那里。 沈學琦:群眾的要求都是這樣,比方說你得門面房,拆這你的了,我買不起門面房,我要那干啥,價格很高啊,他們都受不了,說那吧,你給我成錢。 而拆遷戶們對于放棄回購一說非常不滿: 拆遷戶:我現在,我這一間門面房的指標,還是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拆遷辦的領導工作人員,他自己替我把這個指標簽字,簽的協議。 雖然雙方各執一詞,但記者非常疑惑是,如果真像沈學琦主任說的那樣,拆遷戶們放棄了回購指標,為什么還會有這樣一份回購協議書呢?在這吳秋霞老人的回購協議中,記者還發現,吳秋霞老人名字后面竟然還有一個吳秋紅的名字,而且這個吳秋紅,并不是吳老太的家人。吳老太的兒子張小樂說,吳秋紅就是沈學琦的前妻: 張小樂:我母親叫吳秋霞,然后下面墜的那個人的名字叫吳秋紅,最后得知,這個吳秋紅就是城建局征遷辦他的前妻。 記者再次找到了沈學琦本人,對于吳秋紅是否是他的前妻這個問題,沈學琦竟然讓記者問上級部門: 沈學琦:我認識,這個問題你不要問我,你到有關部門問,寫的很清楚。 隨后,記者又走訪了漯河市郾城區城建局,該局辦公室主任告訴記者: 辦公室主任:這個拆遷項目時間比較長前后跨度將近十年,頭一期04年走那個時候,他都沒有回遷房安置房,后來又啟動幾次,有啟動的時候有,當時的群眾看不到門面房這個價值,這個項目想著拉的好幾年了,拆拆停停,建也不知道啥時候能建成,他不要那個房子,他非要那個錢,但是按政府補償那個標準,他們要的高,按咱的拆遷方案給不了他們恁些錢。所以說,叫他們將來回遷的房子,他不要的,咱給找人給他賣出去,賣的錢打到財政賬戶上,都簽的有協議?,F在,區里專門成立的有調查組,每一戶都給他見了面了,正調查著哩。 當記者問到既然群眾不要房子,那為什么還簽的有回購協議時,該辦公室主任以對這個事不清楚為由,拒絕正面回答,具體情況讓記者到宣傳部咨詢,隨后記者到郾城區宣傳部了解情況,到目前為止,均沒有收到正面回應。(河南臺記者蘇長纓 王宏偉) |
相關閱讀:
- [ 11-20]晉安首用“閩八條” 連潘拆遷戶8成選貨幣補償
- [ 11-06]武夷山工業路棚戶區改造 2年后實現拆遷戶入住
- [ 10-29]倉山建新西山自然村 拆遷戶遇政策與現實“打架”
- [ 10-20]“官員被指敲詐拆遷戶”需要一個真相
- [ 10-15]買賣無證拆遷房對薄公堂:拆遷戶因房價上漲反悔
- [ 08-13]四川蘆山被拆遷戶現場死亡 家屬討說法被抓
- [ 07-25]拆遷戶訴求強烈 福州品牌開發商紛紛響應(組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