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利馬12月9日電 (記者 俞嵐 彭大偉)正在秘魯利馬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高級別會議9日開幕,氣候談判進入“部長時間”。
未來數天內,各國部長將就此前一周多談判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進一步磋商,希望在本周末大會閉幕前達成更多共識。
參與氣候談判的190余個國家計劃在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上達成一項新的全球氣候協議。利馬大會的核心任務之一,是為巴黎會議順利達成協議做準備。
一周談判后,那些帶著樂觀情緒來到利馬的人們有些失望。
“各締約方在第1頁上半部分的序言內容就花了2個半小時,而這一新文本包含附件一共有18頁。”樂施會氣候變化和貧困項目官員呂美在接受中新社采訪時表示,到目前為止,談判進展緩慢,在2015年協議相關內容討論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分歧明顯。
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大會的首次發言中代表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施壓”。他說,應對氣候變化關鍵在于行動。發達國家應發揮領導力,盡早提出2020年后減排及出資和轉讓技術的貢獻。
“我們希望……推動發達國家將2020年前公約和議定書下的減排指標提高到25%—40%,確保發達國家兌現到2020年每年1000億美元的資金目標及技術轉讓方面的承諾,為2015年協議的如期達成奠定互信基礎。”解振華說。
他強調,2015年協議應該遵循公平原則、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以及各自能力原則,全面、平衡地反映減緩、適應、資金、技術轉讓、能力建設、透明度等各要素。
但目前的協議文本,在發展中國家看來,過度向發達國家利益傾斜。發達國家在減排問題上的行動遲緩和出資承諾遲遲不能兌現,也遭到發展中國家的集體討伐。雙方在老問題上的分歧未見消弭,拖延了談判進展。
“談判過了一周,仍然未就2015年各國需提交的自定貢獻(INDC)信息、2020年前減排目標和資金落實等實質內容展開討論。”呂美說。
在今天的高級別會議開幕式上,多國代表對此表示不滿。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呼吁各方加快行動,有效應對氣候變化。
世界氣象組織在大會期間發布的一份報告說,2014年可能是“史上最熱的一年”。這一結論駁斥了“全球變暖已經停止”的說法。加之菲律賓連續三年在聯合國氣候大會期間遭遇臺風,讓正在進行的氣候談判更為緊張。
為了讓此輪談判達到“預期目標”,剛剛抵達利馬的各國部長們馬不停蹄地展開了密集的多雙邊磋商。解振華在兩天時間里便與印度、南非、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的代表以及潘基文等聯合國官員舉行了會談。
離既定閉幕時間越來越近,但擺在部長們面前的仍有一堆棘手的難題。中國氣候談判首席代表蘇偉說,氣候變化是個復雜議題,不可能靠一次會議解決所有問題。(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