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常態 實現新跨越--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述評一
2014-12-10 20:27:26??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瓊 孫靖 |
分享到:
|
4月25日,春意漸濃。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要堅持現有政策基調--會議向海內外傳遞出堅定的信心。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度,審視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保持戰略定力,對我國經濟正在進入新常態的判斷由醞釀逐步趨于成熟。 10多天后,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工作時第一次提及新常態:“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7月底,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重申,正確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進一步增強信心,適應新常態。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 這是高瞻遠矚的戰略判斷,這是沉著冷靜的深刻洞察。 新常態意味著新考量—— 世界銀行的統計顯示,二戰后連續25年以上保持7%以上高增長的經濟體只有13個。 改革開放30多年間,我國以年均近10%的速度持續增長,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沒有任何一個經濟體可以永遠保持每年10%的增長速度,即便是中國。”美國《時代》周刊說。 新常態蘊藏著新跨越—— 長期以來,作為拉動經濟的“火車頭”,我國制造業發展迅速,但從“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我國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的潛力亟待釋放。 |
相關閱讀:
- [ 12-10]習近平會見愛爾蘭總統 談及蕭伯納王爾德等文豪
- [ 12-10]《習仲勛畫傳》曝光習近平童年時代照片
- [ 12-10]國內|《習仲勛畫傳》曝習近平童年照 習仲勛主政廣東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
- [ 12-10]《習仲勛畫傳》曝光習近平童年時代照片(圖)
- [ 12-09]國內|習近平舉行儀式歡迎愛爾蘭總統訪華|習近平同愛爾蘭總統舉行會談
- [ 12-09]習近平同愛爾蘭總統舉行會談
- [ 12-09]習近平舉行儀式歡迎愛爾蘭總統訪華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