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不送就覺得心里很不踏實,水不能斷” “現在,附近的環衛工都把保溫桶這兒作為休息歇腳的地方。”三岔口西路的環衛工謝永玉今年50多歲,他所在的環衛作業班組有10多名環衛工人,大家每天中午休息時,都喜歡聚在保溫桶周圍,一邊喝水解渴,一邊聊天解悶。 天氣炎熱時,細心的施永清會先將開水壺中的水放涼,再倒入保溫桶中,讓辛苦勞累的環衛工人們能及時喝到清涼的開水。“老人來送水時,附近的人都會來幫忙搭把手。”環衛工人周林才記得,老人很慈祥,總是笑著跟大家道謝。 但是,從去年年底開始,“開水爺爺”不能再送水了。由于腰椎間盤突出,施永清腰疼得難以行走。“真是老了,連一壺水都提不動了。”施永清感慨之余,仍放不下免費供水點,他告訴王彩仙,“一天不送就覺得心里很不踏實,水不能斷。” 從此,“開水婆婆”便接過了送水任務,每天準時拎著開水壺出現在保溫桶旁。街坊們擔心老婆婆一個人拎著水壺過馬路不安全,大家自發組織起來,輪流承擔起送水的責任。 老兩口的兩個兒子都在西昌市工作,他們對父母設置“愛心保溫桶”的做法非常支持。只要來探望老人,他們都會去查看保溫桶,為桶里添加開水。“父母發起的善舉,我們做子女的當然要盡一份力。”小兒子施智雄說。 “愛心保溫桶”傳遞的正能量引發大量關注……很多熱心人前來探望行走困難的施永清。一家公益基金頒發給兩位老人5000元獎金,但老兩口很快就捐了出去。王彩仙告訴記者,他們老兩口都是退休醫生,雖然燒水、買紙杯、更換保溫桶等需要花些錢,但都在承受能力范圍內。 “只要我們在,免費供水點就永遠在” “那幾天,他精神狀態很好,還老跟我說身體早點康復,他就能繼續送水。”施永清老人的突然辭世,讓王彩仙悲痛萬分。 她清晰地記得,8月17日早上,照顧老伴喝完牛奶后,見其繼續睡下便動身出門。等她回到家中,見施永清還在睡覺,便小心地上前為其蓋被子。突然,王彩仙觸到老伴的腳有些冰涼。“施老頭、施老頭……”見老伴始終不醒,王彩仙才發現,他已然離開了人世! 在“開水爺爺”的追悼會上,百余名市民前來獻花悼念。“愛心保溫桶”附近的環衛工人、三輪車夫、商鋪店家……大家不約而同地前來緬懷這位可敬的老人。“我帶兒子來給老爺爺鞠個躬,告訴他要向老爺爺學習。”三輪車夫林孝慶帶著家人來到老人靈前默哀致敬,想著“愛心保溫桶”在盛夏帶來的清涼、在冬季帶來的溫暖,想著老人的音容笑貌,他不由得淚流滿面。 大兒子施志勇表示,老人生前念念不忘的免費開水不會中斷,全家人已商定,每周要盡量多抽出時間幫助老母親王彩仙燒水送水。 “愛心保溫桶”附近的商鋪店主們也紛紛表示,他們會繼續將善舉進行下去,絕不讓愛心“降溫”。“只要我們的店在,免費供水點就永遠在。我們一定會把開水爺爺助人為樂的精神傳承下去。”謝志蓉表示,雖然“開水爺爺”去世兩個多月了,但“愛心保溫桶”從未缺過水。 如今,三岔口西路路口的街坊鄰居輪流擔起了燒水送水的責任,“愛心保溫桶”也時常有人修整護理。如果有過路外地人前來接水,在他駐足的片刻,人們便會向他講述起“開水爺爺”和“開水婆婆”的故事。 這個故事,會繼續講下去……本報記者 張 文 |
相關閱讀:
- [ 12-10]“晶剛”夫婦勤儉持家 霍啟剛掃購平價收納箱
- [ 12-10]情保鮮廝守75年 漳浦9旬夫婦四代同堂慶白石婚
- [ 12-10]愛情保鮮廝守75年 漳浦9旬夫婦四代同堂慶白石婚
- [ 12-10]夫婦發現前業主逾800封情書 講述31年愛情長跑
- [ 12-10]英國威廉王子夫婦參觀“911”紀念館 獻上鮮花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