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昌施永清夫婦為路人免費供開水
“開水”老兩口 十年送溫情(守望)
水燒開了,廚房里傳來水壺歡快的口哨。王彩仙(見圖②,本報記者張文攝)用毛巾小心地裹著壺把,拎著水壺來到離家不遠的三岔口西路,把開水倒入放置在路口的“愛心保溫桶”中。
對這位75歲的老人而言,拎起滿滿一壺水實屬不易,但她堅持每天把路口的保溫桶注滿開水。“這是老頭子留下的事,必須做下去。”老伴施永清(見圖①,資料圖片)去世已有兩個多月,拎起沉甸甸的水壺,王彩仙感覺就像攙扶著老伴。
這對家住四川西昌市的老人,免費為路人提供開水已有10年,被人們稱為“開水爺爺”和“開水婆婆”。如今,“開水爺爺”辭世,但兩位老人的善舉故事,像“愛心保溫桶”中的水流淌開來……
“我在這附近蹬了十年三輪,也喝了十年免費開水”
三岔口西路地處交通干道,來往行人絡繹不絕。三輪車夫、環衛工人、菜販……很多人都是路口免費開水保溫桶的“常客”。“我在這附近蹬了十年三輪,也喝了十年免費開水。”三輪車夫唐德遠每天都會帶著一個茶壺,蹬車累了困了,就在保溫桶旁歇歇腳,續上一壺水解解渴。
“渴了給口水喝,舉手之勞,與人方便就好。”王彩仙回憶,2004年的一天,她和老伴在一家菜市場發現一個“愛心供水點”——一家商店門口設置了一個保溫桶,旁邊放著一次性紙杯,“那時候正走得口渴,就去接了兩杯水喝。后來想,我倆都退休了,身體也可以,這種好事我們也能做。”老兩口稍一合計,就在家附近設置了兩個保溫桶,上面涂上“免費供開水”幾個字。
開水壺盛滿水將近10斤,每天注滿保溫桶并不是容易的事,施永清心疼老伴,主動攬下送水任務。從此,他每天早晚都來回幾趟,將保溫桶注滿開水。“渴了就來喝點水,自家燒的,很干凈!”每次送完水,施永清都會在附近“吆喝”一下。
漸漸的,三岔口西路路口的“愛心保溫桶”有了“知名度”,每天很多人都到這里來接水喝。為了方便沒有水杯的行人,施永清時常送來些一次性紙杯放在保溫桶旁。“老人很細心,隔幾天就清洗一次保溫桶的水垢,還囑托我幫忙看管。”保溫桶附近的雜貨店老板謝志蓉告訴記者,路過的人常跟她打聽保溫桶主人的名字,就這樣,“開水爺爺”和“開水婆婆”的事跡就傳開了。
老兩口出遠門時,會囑托街坊鄰居為保溫桶加水。“這兩個保溫桶就是我們這一帶的名片,大家當然都要出力。”鄰居夏建康自告奮勇幫助送水,他告訴記者,老人的善舉已形成了“號召力”,只要桶里水少了,附近很多店鋪和居民都會主動給保溫桶添水。
“一天不送就覺得心里很不踏實,水不能斷”
“現在,附近的環衛工都把保溫桶這兒作為休息歇腳的地方。”三岔口西路的環衛工謝永玉今年50多歲,他所在的環衛作業班組有10多名環衛工人,大家每天中午休息時,都喜歡聚在保溫桶周圍,一邊喝水解渴,一邊聊天解悶。
天氣炎熱時,細心的施永清會先將開水壺中的水放涼,再倒入保溫桶中,讓辛苦勞累的環衛工人們能及時喝到清涼的開水。“老人來送水時,附近的人都會來幫忙搭把手。”環衛工人周林才記得,老人很慈祥,總是笑著跟大家道謝。
但是,從去年年底開始,“開水爺爺”不能再送水了。由于腰椎間盤突出,施永清腰疼得難以行走。“真是老了,連一壺水都提不動了。”施永清感慨之余,仍放不下免費供水點,他告訴王彩仙,“一天不送就覺得心里很不踏實,水不能斷。”
從此,“開水婆婆”便接過了送水任務,每天準時拎著開水壺出現在保溫桶旁。街坊們擔心老婆婆一個人拎著水壺過馬路不安全,大家自發組織起來,輪流承擔起送水的責任。
老兩口的兩個兒子都在西昌市工作,他們對父母設置“愛心保溫桶”的做法非常支持。只要來探望老人,他們都會去查看保溫桶,為桶里添加開水。“父母發起的善舉,我們做子女的當然要盡一份力。”小兒子施智雄說。
“愛心保溫桶”傳遞的正能量引發大量關注……很多熱心人前來探望行走困難的施永清。一家公益基金頒發給兩位老人5000元獎金,但老兩口很快就捐了出去。王彩仙告訴記者,他們老兩口都是退休醫生,雖然燒水、買紙杯、更換保溫桶等需要花些錢,但都在承受能力范圍內。
“只要我們在,免費供水點就永遠在”
“那幾天,他精神狀態很好,還老跟我說身體早點康復,他就能繼續送水。”施永清老人的突然辭世,讓王彩仙悲痛萬分。
她清晰地記得,8月17日早上,照顧老伴喝完牛奶后,見其繼續睡下便動身出門。等她回到家中,見施永清還在睡覺,便小心地上前為其蓋被子。突然,王彩仙觸到老伴的腳有些冰涼。“施老頭、施老頭……”見老伴始終不醒,王彩仙才發現,他已然離開了人世!
在“開水爺爺”的追悼會上,百余名市民前來獻花悼念。“愛心保溫桶”附近的環衛工人、三輪車夫、商鋪店家……大家不約而同地前來緬懷這位可敬的老人。“我帶兒子來給老爺爺鞠個躬,告訴他要向老爺爺學習。”三輪車夫林孝慶帶著家人來到老人靈前默哀致敬,想著“愛心保溫桶”在盛夏帶來的清涼、在冬季帶來的溫暖,想著老人的音容笑貌,他不由得淚流滿面。
大兒子施志勇表示,老人生前念念不忘的免費開水不會中斷,全家人已商定,每周要盡量多抽出時間幫助老母親王彩仙燒水送水。
“愛心保溫桶”附近的商鋪店主們也紛紛表示,他們會繼續將善舉進行下去,絕不讓愛心“降溫”。“只要我們的店在,免費供水點就永遠在。我們一定會把開水爺爺助人為樂的精神傳承下去。”謝志蓉表示,雖然“開水爺爺”去世兩個多月了,但“愛心保溫桶”從未缺過水。
如今,三岔口西路路口的街坊鄰居輪流擔起了燒水送水的責任,“愛心保溫桶”也時常有人修整護理。如果有過路外地人前來接水,在他駐足的片刻,人們便會向他講述起“開水爺爺”和“開水婆婆”的故事。
這個故事,會繼續講下去……本報記者 張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