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人的2014年時間都去哪了:聚焦改革 累并快樂著
2014-12-11 12:20:4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王瓊 李艷 |
分享到:
|
3 習近平的關懷: 民生與發展 從陜西梁家河的知青到正定縣的縣委書記,從寧德地委書記到福建、浙江、上海的省級領導干部,再到國家領導人,40年的時間里,他的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實實”。擔任總書記之后,他的關懷依然沒有離開民眾。 今年1月,春節前夕,他踏著冰雪來到邊疆內蒙古阿爾山,與邊防官兵一起吃飯;參加冬季那達慕,用蒙古族的方式“五畜祈福”;2月,在一個霧霾天里,他來到北京南鑼鼓巷,看望老胡同改造的居民,考察北京的城市規劃和歷史文化保護;到河南參加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他也走進村民的田間炕頭,盤著腿坐下和老人拉起家常。 戰斗在反恐前線的新疆基層派出所民警、教育戰線上的人民教師、極地科考的科研人員……中國大地上所有勤勞的建設者和愛國者,都在他心中。 有了民生關懷,習近平的眼光才能更加長遠。看到北京的城市問題,他推動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看到中國的邊疆問題,他提出“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看到“人治”帶來的問題,他才能更加思考“法治”的長遠規劃。 今年年底,習近平提出“中國夢”兩周年。這個夢,歸根結底是人民幸福的夢。中國這一年的所有舉措,也都是為了使每個人更加公平地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4 世界的習近平: “習式魅力” 2014年,也是世界更加理解中國、讀懂中國的一年。 比如今年11月,在北京參加APEC會議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就在中南海瀛臺和習近平來了一場“夜話”。這一天晚上,奧巴馬非常動情地說:“今晚,我這輩子最全面、深入了解到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執政理念以及您的思想。”奧巴馬的感悟,來自習近平對中國歷史的講述,以及從中透露出的對改革的信心和勇氣。 中國歷史和中國文明,是習近平反復在國際上不同場合提到的內容。在國外,他打出“文明古國”和“文明大國”牌,提倡不同文明間的平等對話交流,用實踐證明中國外交的“義利觀”。 在今年4月習近平出訪歐洲時,就用“獅子論”闡述了中國的特性:“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在中亞,他說歡迎世界各國搭上中國發展的“便車”。在澳大利亞,他坦誠中國是一個“大塊頭”,但這個“大塊頭”不會“擋了別人的道”。 這一年,在習近平的倡導下,金磚國家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三個有利于世界經濟合作發展的實體結出了碩果。這一年,比利時、古巴和委內瑞拉分別將國家最高榮譽勛章授予習近平。這些勛章,是贊揚中國在世界事務上作出的杰出貢獻。 2014年,是終將被歷史銘記的一年。習近平的時間表滿滿當當,成果一目了然。如果用他自己的話來回顧這一年的話,或許是:“累并快樂著”。(申孟哲) |
相關閱讀:
- [ 12-11]把握新常態 贏得新希望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述評三 - [ 12-11]順應新常態 重塑新動力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述評二 - [ 12-10]習近平會見愛爾蘭總統 談及蕭伯納王爾德等文豪
- [ 12-10]把握新常態 贏得新希望--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述評三
- [ 12-10]《習仲勛畫傳》曝光習近平童年時代照片(圖)
- [ 12-09]習近平同愛爾蘭總統舉行會談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