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1日電 美國《時代》雜志10日公布該雜志評出的2014年度風云人物,抗擊埃博拉疫情的醫療人員當選。日本防衛省稱,在沖繩本島和宮古島之間的上空發現5架中國軍方轟炸機,日本航空自衛隊的戰機升空應對。美國媒體分析奧巴馬在中情局“虐囚”事件上的態度稱,奧巴馬之所以態度謹慎,是因為他自己的形象也“非常復雜”。在酷刑的問題上,他的“手也不完全干凈”。
美國《時代》雜志:2014年風云人物:舍身抗埃博拉醫護人員
《時代》雜志10日公布該雜志評出的2014年度風云人物,抗擊埃博拉疫情的醫療人員當選。《時代》贊揚這些醫療工作者“無比勇敢、犧牲自我,與歷史上其中一種最致命的病毒抗爭,為全世界爭取更多時間提高防疫能力”。除這些醫療工作者外,年度人物候選人還包括俄總統普京、阿里巴巴創辦人馬云、蘋果行政總裁庫克等。
日本《讀賣新聞》:中國5架軍機飛至沖繩上空 自衛隊飛機緊急升空應對
日本防衛省稱,在沖繩本島和宮古島之間的上空發現5架中國軍方轟炸機,日本航空自衛隊的戰斗機緊急升空應對。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察部透露,航空自衛隊的雷達監測到飛經東南海域,并朝東南方向飛行的中國軍機轟炸機。統合幕僚監察部還稱,這5架軍機飛出太平洋后,朝中國方向飛去。
NBC:奧巴馬謹慎對待酷刑報告 因“手也不干凈”
美國民主黨議員當地時間9日對中情局的虐囚行為予以譴責,美國總統奧巴馬隨后也對此作出謹慎的回應和表態。奧巴馬之所以態度謹慎,首要原因是他正在尋求重塑美國在世界范圍內的道德形象,堅決反對布什政府的審訊政策。同時,奧巴馬自身的形象也非常復雜。在酷刑的問題上,他的“手也不完全干凈”。
《紐約每日新聞》:美佛州再曝白人警察槍擊手無寸鐵黑人 燃示威怒火
美國抗議白人警察對黑人濫用武力的全國性示威已持續數日,佛羅里達州本周再次發生一起白人警察槍擊手無寸鐵的黑人男子事件,28歲非裔男子巴蒂8日遭白人警察麥卡錫槍擊受傷。當地民眾10日就此事件發起新一輪抗議活動,如同火上澆油般再次牽動公眾敏感的神經。
韓聯社:美智庫稱朝鮮核試驗場無活動跡象 兩月內不會核試
衛星拍攝的照片顯示,朝鮮東北部的豐溪里核試驗場近日沒有活動跡象,在兩個月內應當不會進行核試驗。該核試驗場西部坑道的外面堆滿了廢石,上面有礦車和排水通道。朝鮮從9月開始重新挖掘西部坑道,還沒有對廢石進行清理。此外,南部坑道附近也沒有特殊的活動跡象。
俄羅斯《論據與事實報》:梅德韋杰夫:克里米亞回歸是俄羅斯的宿命
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日前表示,克里米亞問題不是一個經濟問題,而是俄羅斯的歷史、宿命,有許多俄羅斯人生活在克里米亞,而他們終于在今年通過投票決定重返俄聯邦。克里米亞于今年3月舉行全民公投,大多數居民投票支持加入俄羅斯,此后該地區宣布加入俄聯邦,該事件引發了數十年來俄羅斯與西方之間最嚴重的危機。
BBC:“圣戰者”一個月致全球逾五千人死亡
為量化圣戰者暴力在全球所造成的人命傷害,BBC與“激進與政治暴力國際研究中心”的學術伙伴之一、倫敦國王學院合作,統計了由“基地”組織、“基地”組織分支、以及與“基地”組織意識形態接近的組織在14個國家所導致的死亡人數。結果發現,僅在今年11月全球就有超過5000人因“圣戰者”暴力而死亡。
路透社:安倍勝選或招來災難:日元崩盤及通脹失控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很有可能在大選中大獲全勝,但部分人士認為他的勝選將為日本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因為通過大量印鈔和舉債以拉抬日本走出通縮與停滯的“安倍經濟學”不但毫無成效,反而正在走向災難,其終局恐怕是通脹性蕭條。“安倍經濟學”的危險在于,日本政府已經變得過于依賴央行印鈔,并且別無選擇,只能繼續這種做法。
韓國《中央日報》:朝鮮提前一月進行冬季訓練 規模為10年之最
朝鮮今年的冬季軍事訓練時間較往年提前了一個月,全面動員陸海空三軍參加演習,規模達到10年之最。韓國軍方消息人士稱,朝鮮自11月初開始冬季軍事訓練,炮兵部隊的規模增加了一倍,還增添了400余發火箭炮,東倉里“導彈”發射基地的擴建工程也接近尾聲。
英國《金融時報》:全球需求疲軟 “貨幣戰爭”烽煙再起
日本央行10月31日宣布擴大貨幣量化寬松,增加買債規模,引起全球市場震蕩。查塔姆國際事務研究所國際經濟部門學者稱,在全球需求疲軟時,貨幣戰爭烽煙再起,維持了六年全球低息的非常態式,更是史無前例。下一步會怎樣無人能知,目前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場仗不會有贏家,誰的經濟底子夠厚,誰就能挺過去。
今日俄羅斯:“戰斗種族”發威:俄警察跑步追上可疑車輛
近日一段俄羅斯警察跑步追車的片段在網上走紅,視頻由一輛警車內的行車攝錄儀拍攝,當時警車正在濕滑的道路上追逐一輛可疑汽車,但一直沒有成功追上,突然一名警察從警車跳出,跑步趕上了前方的汽車。這名警察成功打開汽車車門并登上汽車,司機見狀立即停車并棄車逃走。
《紐約時報》:馬拉拉:孩童不要iPad或電腦 只需要一本書?
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和印度維權人士薩蒂亞爾希日前強調了兒童受教育的重要性。馬拉拉認為,兒童有權利,也有義務接受教育。她還表示,兒童并不要求得到iPad或者電腦,他們只要一本書。馬拉拉和薩蒂亞爾希將共享110萬美元諾獎獎金。兩人重申,該獎項不應屬于個人,應屬于全世界的孩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