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矚目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12月11日落下帷幕,會議確立了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方略。這對于處在改革攻堅期、經濟發展面臨不少機遇和挑戰的今日中國來說,無疑是最大的利好。 “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是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一個重大亮點,也是中央因勢而謀、順勢而為的重要戰略決斷。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提出“新常態”,強調要“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11月在北京召開的APEC會議上,習近平主席首次系統闡述“新常態”含義,指明“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的12月5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即強調“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要“主動適應新常態”。這次會議上則強調“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這表明,中央對我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了然于胸,對如何適應新常態贏得中國更廣闊未來勝券在握。 我們所進入的新常態,是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的常態,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的常態,是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常態。在這樣的常態下,我們面臨諸多新機遇,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另一方面,這個新常態下出現的一些趨勢性變化使我們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需要主動面對、妥善應對。顯然,這正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回應的時代課題。在新的環境條件下,如何“主動適應”,怎樣抓住機遇,是對中央駕馭中國經濟這艘航船智慧和能力的檢驗。 應當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實際增量依然可觀。假如以7.4%的GDP增速來觀察,盡管與前些年相比低了些,但對應的增量已大于20年前的GDP總量。現在中國每年增量相當于貢獻了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規模。這樣的速度和體量,令世界刮目。盡管增速放緩,但經濟運行仍然處在合理區間,一如此次會議所指出的,“全年主要目標和任務可望較好完成”。 “沒有任何一個經濟體可以永遠保持每年10%的增長速度,即便是中國。”美國《時代》周刊這樣寫道。但是,中國的不同也許在于,中國的嫻熟駕馭技能能夠主動調控速度,主動對變化了的環境作出科學的應變,使中國經濟這艘巨輪能夠避過各種風險、贏得各種挑戰,清醒而自信地抵達勝利的彼岸。我們有這個信心,也有這個能力。(國平) |
相關閱讀:
- [11-26] 國平:百年夢圓看今朝
- [11-26] 國平:每個人都應成為“網絡防火墻”
- [11-27] 國平:驅散“占中”陰霾香港明天更好
- [11-29] 國平:清理“占中”顯示香港民心所向
- [12-09] 國平:不打自招的“買賣說”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