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挑戰,需要轉換工業經濟增長動力機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尋求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市化的新動力 面對工業化后期的各種新挑戰,能否穩步進入工業經濟“新常態”,關鍵要防止兩方面風險,一是工業經濟增長“失速風險”,也就是工業增速不斷下滑,滑出可接受的底線,從而誘發經濟危機;二是工業經濟結構“失衡風險”,工業發展中面臨的突出矛盾和挑戰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和應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難以實現,環境與資源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工業發展方式不能轉變,最終會影響到工業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在當前工業增長動力趨弱的情況下,要避免這兩種風險,關鍵是能否通過轉換工業增長動力機制來增強工業增長的新動力。 在工業化后期,工業增長的動力可歸結為兩大方面,一是工業化自身演進過程中由于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升級而產生的供給推動力;二是城市化進程中由于城市發展而產生的需求拉動力。在勞動力、資本等要素驅動乏力的情況下,更為根本的動力來自創新。這種創新不僅包括一般意義的技術創新,還包括改革開放意義的制度創新。考慮到我國技術創新能力不夠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體制機制約束,因此未來我國工業增長的“源”動力更大程度上表現為制度創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措施,對完善創新生態系統、轉換工業增長動力機制具有重大意義。一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充分激發了各類所有制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強化了中國工業創新發展動力機制;二是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形成公平競爭的要素市場,能夠極大地完善工業發展環境;三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財稅制度改革,能形成有效的產業政策體系和合理的稅收負擔;四是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有利于形成我國工業發展重要拉動力;五是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可以倒逼我國工業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六是推進教育、科研等社會事業領域的改革創新,能夠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工業的協調發展;七是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可促進工業增長和工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總之,步入新常態的工業發展戰略是,全面深化改革,轉換工業增長動力機制,以創新驅動戰略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市化進程,達到中高速增長、結構優化的經濟新常態。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
相關閱讀:
- [ 12-12]步入工業經濟新常態:挑戰與動力
- [ 12-08]全省工業經濟運行分析座談會在寧化召開
- [ 11-02]提升工業綜合實力 林國耀來莆調研工業經濟運行
- [ 10-23]莆田工業經濟連續8個月穩居全省九設區市第三位
- [ 10-12]永春加快推進工業結構調整 努力提升工業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