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歷史劇 他說“把真實的歷史故事寫出來就是最美的故事” 在長達90分鐘的講述中,劉興詩跟大學生們分享了許許多多他親歷或身邊的人親歷的真實故事。而這些故事也都記載在了他的那本《抗戰難童流浪記》中。 對于這位從戰火中走過來的老人,歷史的東西他總是最關注的。然而,現在一些所謂的抗戰“神劇”、抗戰歷史大片的劇情,他保留著自己的批判觀點,并在報告會中一一分享出來。“一些歷史劇作不以史實為依據,擅自改編,甚至加入愛情的元素,這是對歷史不尊重的表現。”劉興詩認為,歷史是最好的故事,把真實的歷史寫出來就是最美的故事。而不需要歷史題材劇本、小說創作者再添油加醋,為吸引眼球無中生有加一些情節在里面,對待歷史不能隨意亂編故事。在講述中他反復提及歐陽修的一首詞句:“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談公祭日 他說:“所有為國犧牲的英雄烈士都值得被紀念” 劉興詩說,正是因為親身經歷,所以當他把這些真實經歷寫在小說里時,好幾次他都是流著淚記錄下來的。“當時有位父親送兒子上戰場,他深知這一別或許就是有去無回。因此,他撕下一塊布做了一面‘死’字旗拿給兒子。唱著悲戚的離別之歌與兒告別。”在90分鐘的講述中,這樣感人的故事,劉興詩講了很多。 他說自己已經84歲高齡了,或許剩下的日子不會太多。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而他所認為的最有意義的事之一,就是希望多講一些真實歷史故事,讓下一輩人能夠記住這段痛苦的歷史。他也告訴現場的大學生們,“去大邑縣的建川博物館去看一看吧,看看我們當年犧牲的川軍將士。” “國家設立南京大屠殺公祭日,也是在提醒我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劉興詩說道,所有為抗戰犧牲的烈士都應該被紀念,而不管它是什么朝代,是什么黨派,只要是為國犧牲的烈士,都值得被紀念。” 故事說到最后,他很動情地唱起了當年的抗戰歌曲。“這些流行的抗戰愛國歌曲,當時激烈了一批又一批人。”劉興詩說道。(記者 陳淋攝影報道)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