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在北京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本報特約請4位財經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如何準確理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如何看待2015年經濟發展走勢,闡述見解和觀點——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 激發經濟增長新動力 2015年是中國“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預計“十二五”期間,中國GDP年均增速在7.8%左右。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中國的經濟增速為同期最高。但當前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開始下降。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何在,是中國經濟需要研究和破解的重大課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切實把經濟工作的著力點放到轉方式調結構上來,逐步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支撐作用。 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具有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等特點。經過近幾年投入力度加大和政策措施扶持,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初步夯實了發展基礎,開始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 近些年來,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越來越大。這既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中高收入階段的必然現象,也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主動調結構、促轉型的結果。預計未來5年服務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還將繼續上升,到2020年將達55%左右,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 此外,雖然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下降,但其仍然是拉動經濟增長中堅力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著力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利用工業細分行業的利潤、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月度數據,可以發現有13大行業的增長高于全行業平均值,預計其將繼續成為未來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行業。包括:第一,食品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以及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等仍將快速增長。第二,居民消費從吃飯、穿衣向居住、出行、文教、娛樂升級,涉及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家具制造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汽車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文教、印刷和記錄媒介的復制業等仍將快速增長。第三,預計醫藥制造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仍將快速增長。最后,非金屬礦在國民經濟各行業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其采選業仍將快速增長。 綜合考慮各產業和行業發展現狀、前景以及政策面因素,我認為,中國經濟正在進入一個增長動力切換和發展方式轉變的新常態,多種風險、挑戰和機遇并存。受產能過剩、高杠桿率和新增長點尚在孕育等因素的影響,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將繼續小幅放緩。與此同時,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將達到48%左右,對穩定增長和增加就業的支撐作用將進一步提高;消費對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50%左右,消費熱點輪動延續。中西部地區依然是區域增長的主動力,特別是在“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等戰略指引下,相關省區市面臨較好的發展機遇。以新能源革命、新一代移動互聯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初現端倪,低成本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經濟增長新動力正在孕育,改革紅利逐步釋放,這些都在為中國經濟進入新一輪景氣周期積蓄力量。 (經濟日報記者 劉 溟整理)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 財政政策須一馬當先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穩增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尤其是強調了穩增長和調結構需要平衡,如果沒有一個合適的增長速度,那么調結構也會受到影響,這是本次會議值得關注的亮點之一。 財政政策方面更有畫龍點睛之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要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緊適度。這明確了未來政策實施方向中的重點。 實施積極財政政策要有力度。也就是說,目前財政政策的力度還不夠。從中國經濟總體來看,金融方面目前實施穩增長政策不是沒有空間,但受到一系列制約。如一方面要降息降準,另一方面經濟體自身存在降低杠桿率和縮小金融局部泡沫的要求,而降息降準似乎背道而馳。因此,貨幣政策即使有空間,空間也不大。 財政面臨的狀況則要樂觀得多。當前,中國財政狀況,尤其是中央財政狀況,無論與美歐還是日本相比都比較好,我國財政赤字占GDP僅2%。在經濟下行壓力大、貨幣政策不宜大規模刺激和寬松的時候,更有力度的財政政策產生的副作用相對更小。此外,財政政策更容易發揮調結構的作用,如財政資金的投向、政策發力的導向都可以直接針對國家支持的新興產業、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 推動消費升級換代、多元化、個性化的發展過程中,也離不開公共財政政策的支持。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分析了消費在我國的狀況,過去像家電下鄉等措施目前效果已經不明顯。因此,在刺激消費方面也要考慮創新,解決好居民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的問題。推動消費也要推動改革,使得收入分配保持合理,通過提高部分領域的稅收來調節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狀況。 就貨幣政策而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在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同時,更加注重松緊適度。也就是說,貨幣政策應該有靈活性,需要微調的時候要及時。 中國面臨貨幣存量大、杠桿率高、負債率高等問題,因此貨幣政策還是需要保持穩健基調。但穩健基調不等于一成不變,不等于貨幣政策只能用公開市場操作的工具,不能用準備金和利率等工具,貨幣政策應該是有彈性和有靈活性的。 明年貨幣政策可能的變化是,向偏松的方向微調,未來存在小幅降息和降準的可能性。這一變化與外匯占款的增速相關。如果外匯占款增速明顯放低,就要求貨幣政策從總量上進行調節,調整的幅度也要視外匯占款增速變化情況而定。這也意味著,今后以外匯占款為主的基礎貨幣投放模式將發生改變,再貸款加上創新工具將逐漸成為基礎貨幣投放的主渠道。 在支持實體經濟方面,明年也需要繼續通過貨幣政策來引導資金價格,保持適度流動性。但目前貨幣政策也面臨兩難,一方面杠桿率高、貨幣存量大、金融風險大,因此不能大規模投放流動性;另一方面實體經濟又需要保持相對寬松的流動性來降低融資成本。 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更大力度推動直接融資發展,如加大股票、債券等發行力度來支持實體經濟融資。此外,也要促進影子銀行合理發展。 總體來看,針對當前經濟運行的情況,財政政策要一馬當先,在引導投資的同時支持消費,貨幣政策、投資政策以及國際收支等相關政策需要與財政政策綜合協調加以實施。 (經濟日報記者 陳果靜整理)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褚建芳 經濟蓄勢孕育新機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判斷當前經濟形勢和定調來年宏觀經濟政策的風向標。總體來看,穩中求進依然是當前經濟工作的總基調,重點是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平衡,并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這意味著,未來將在經濟保持相對穩定的基礎上,繼續推動改革和結構調整。 會議首次提出了經濟發展的9個方面新常態,從經濟發展速度、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和發展動力等4個方面充分闡述了經濟新常態的內涵,并深刻揭示了消費、產業、人口、環境的新特征。 會議提出,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雖然會議并未直接披露明年的經濟目標增速,考慮到中國未來的趕超戰略,以及保持增長所需要的政策調整幅度,預計中央對經濟增長速度目標可能將進行適應性的下調,但下調幅度不會很大。 會議提出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中,“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一表述較此前未有變化,但是“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緊適度”的表述,顯示明年政策將根據實際經濟情況有所變化。 就明年國內宏觀經濟形勢而言,預計投資低位運行,民間基建開閘;零售增速小幅回落,消費增長點持續轉向服務消費及信息消費。工業利潤率有望企穩。 2015年是前期改革政策措施落地和剩余領域部署的關鍵之年,頂層設計助力國企改革付諸實施,自貿區推廣打開對外開放空間,農地流轉、財產權抵押、建設用地入市等試點擴大,資源品價格改革步伐加快。 經濟蓄勢,孕育新的積極因素。當前,上一輪經濟周期遺留的問題正在解決,經濟進入后地產時代要素價格明顯下降,經濟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資本輸出帶動的對外貿易格局起步,過剩行業資本存量調整加速市場出清,微觀經濟主體重新煥發活力,創新創業熱情明顯上升。 行業格局隨之漸變,6大產業群可能成為新的主導力量,金融資產需求快速提升。傳統行業經歷“瘦身”后可能煥發新的生機。信息、健康、文化、高端裝備制造業、新能源和環保、商務服務等6大產業群可能成為新的主導產業。居民資產選擇將發生明顯變化,金融資產有望成為資產配置的首選。 (經濟日報記者 何 川整理)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 貨幣政策瞄準去杠桿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落下帷幕,會議提出2015年經濟工作5大任務,其中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放在首位。此前中央政治局會議已提出主動適應新常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預示GDP目標增速會有所下調。 那么,如何來實現穩增長的目標呢?會議強調維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有力度的積極財政意味著赤字率或將進一步調高,這與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相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會議多次提及風險防控。會議認為“化解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征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而松緊適度的貨幣政策有助于在“新常態”中持續“化解高杠桿和泡沫”,這意味著明年的貨幣政策還帶有去杠桿的任務。如何理解“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主要還是在貨幣的數量工具上,因為2015年人民幣貶值預期有所抬升,外匯占款若減少影響基礎貨幣的供應,故降準的幾率較大,會有多次降準。而這種降準屬于技術性的,即太緊了就會松一下,但不代表貨幣政策放寬。 會議要求,要加快推進改革開放。要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敢于過深水區,加快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要圍繞解決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推進改革。從具體要求看,改革思路更加務實,推進的力度會比往年更大,并甘愿承受改革風險,而不是僅僅制定大框架。 本次會議還有一個新提法“以政府自身革命帶動重要領域改革”,這意味著行政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等也將積極推進,通過打破利益格局來化解地方債、低效投資等風險。 對于國企改革,會議提出“推進國企改革要奔著問題去,以增強企業活力、提高效率為中心,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這意味著國企改革會更加務實,貼近實際,目的是要提高國企的核心競爭力,而非單純為了加強監管和控制。 本次會議還首次提及人口老齡化,并強調經濟增長更多依靠人力資本和技術進步。意味著人口結構變遷將進一步促進經濟結構轉型,未來經濟增長以及要素分配將更加向勞動力傾斜,而代表資本回報的利率趨于下降。同時也首次提及環境承載能力接近上限,意味著未來環境保護地位上升,將更加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 (經濟日報記者 祝惠春整理) |
相關閱讀:
- [12-12] 英媒:美零售數據顯示購物季開局良好 經濟將增速
- [12-12] 2015年泰國經濟預期實現4%高速增長
- [12-12] 經濟日報評論員:準確深入全面認識新常態
- [12-12] 經濟日報:年底檢查應“簡查”
- [12-12] 日本大選選情分析稱前經濟相小淵優子將高票當選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