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互通”開創金融外交新時代
2014-12-15 14:23:11?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唐麗萍 唐麗萍 |
分享到:
|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近年來中國主動從經貿外交走向金融外交,對國際金融秩序的影響日益擴大。未來中國在國際上,尤其在亞洲和新興經濟體中的金融話語權會越來越重 在北京APEC峰會上,中國作為東道主,把實現亞太“互聯互通”作為會議議題之一,得到了與會國家和地區領導人的一致認同。習近平主席多次闡述“互聯互通”,表達了中國愿支持相關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與亞太各國分享發展機遇,共同努力實現亞洲國家聯動發展的誠意和愿景。“互聯互通”將實現亞太國家和地區全方位交往對接,為各國聯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競爭優勢奠定基礎,也將開創中國金融外交的新時代。 世界經濟進入后金融危機時期的調整階段,面臨諸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中國經濟則進入“新常態”,改革開放事業步入深水區。中國提出“互聯互通”正是在這一準確研判基礎上提出的。 一方面,中國從商品輸出大國走向資本輸出大國。經濟學理論認為,勞動、土地、資本和企業家是創造財富的四種基本生產要素。長期以來,資本是中國經濟發展最為稀缺的資源。改革開放伊始,引進外資一直是中國的重要目標。30多年的資本凈流入,成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中國在2006年成為外匯儲備第一大國,2013年成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中國目前不僅擺脫困擾很多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和外匯缺口難題,而且對外投資日益活躍。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達750億美元,同比增長21.6%。按這一趨勢,全年對外投資可能超過外商對華投資,成為資本凈輸出國。這一歷史性變化標志著中國對外經濟關系進入一個新階段。世界近現代史證明,成為資本凈輸出國是一國經濟走向成熟的標志,只有輸出資本,才能對全球經濟產生深刻影響。中國將逐步擴大在經濟領域的國際話語權,成為構建國際經濟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中國從經貿外交走向金融外交。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主導國際金融秩序會使一國在全球經濟循環中獲得巨大利益。以美國為例,通過支付美元,美國可以廉價獲得全世界的商品和資源,再通過銷售金融產品從全世界回籠美元。中國是貿易大國,但國際金融領域的話語權一直較弱。近年來中國主動從經貿外交走向金融外交,對國際金融秩序的影響日益擴大。2014年,總部位于上海的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總部位于北京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及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基金相繼成立。同時,中國還在加快推動成立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這表明中國正積極自信地開展金融外交,改造國際金融秩序。未來中國在國際上,尤其在亞洲和新興經濟體中的金融話語權會越來越重。另外,人民幣國際化在2014年也取得重大突破。中國和加拿大簽署貨幣互換協議,滬港通的推出和香港取消人民幣兌換上限將大幅增加人民幣在境外的流通。這些都表明中國正在接近世界經濟的核心,開創了金融外交的新時代。 歷史上看,自由貿易往往是經濟強國的經濟外交主張。當前,中國主動提出自己的經濟和金融規則主張。“互聯互通”的提出,就是在新時期的大戰略、大布局,事關中國長遠發展和亞太繁榮穩定。“互聯互通”將促進更多的中國資本、中國產業、中國技術和中國標準走向世界,使亞太國家實現優勢互補,共享中國經濟發展成果,重塑世界經濟格局和重建國際經濟秩序。 |
相關閱讀:
- [ 12-15]中國總理7天近70場活動 “李式外交”展中國魅力
- [ 12-14]李克強今啟程2014年外交收官之旅
- [ 12-14]7天近70場活動,李克強年終開展密集外交
- [ 12-14]李克強開啟亞歐之行 年末外交之旅力推區域合作
- [ 12-14]李克強2014外交收官之旅橫跨歐亞極具“份量”
- [ 12-13]李克強明開始外交收官訪問 7天至少見22國領導人
- [ 12-12]安倍是否會微調外交 南京大屠殺應列入聯合國公祭
- [ 12-12]日本經濟走勢不佳 安倍會不會微調外交姿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