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落定安倍執政 專家稱系日本經濟重振“最后機會”
2014-12-15 16:06: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 ? 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董冠洋)日本眾議院選舉15日凌晨塵埃落定,安倍政權得以繼續執政。北京專家分析,過去兩年“安倍經濟學”的人為刺激已致日本經濟周期紊亂,債息、股市、匯率是經濟危機的潛在引爆點,本屆政府將是經濟重振的“最后機會”。 日本眾議院選舉在15日凌晨結果出爐,聯合執政的自民、公明兩黨總共斬獲325個席位,安倍政權的執政根基未受動搖。基于此勝,安倍晉三在明年9月的自民黨總裁選舉中獲連任的籌碼增大,安倍長期執政逐漸變為現實。 “安倍經濟學還沒有完成,我們兩三年前結束了黑暗的停滯,但還是有很多人沒有感受到好處,我們要確保他們能得到好處”,安倍14日在日本電視節目中宣稱,不過他并沒有明確解釋如何給“安倍經濟學”注入新活力。 “日本經濟的周期性完全被人為政策打亂,日本經濟的微弱復蘇、微弱衰退,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好轉或衰退”,中國商務部研究院日本問題專家金柏松對中新社記者分析,2013年在“安倍經濟學”財政政策強力托市情況下,日本經濟人為復蘇,但2014年提高消費稅又導致了政策性衰退。 兩年前,安倍晉三再次出任日本首相之后,提出了“大膽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經濟成長戰略”為核心的所謂“安倍經濟學”。兩年間,在超寬松貨幣政策的刺激下,東京股市日經股指不斷更新7年多來的紀錄,日本1250家上市公司4月至9月份的稅后純利同比增長9.58%,失業率降至3.5%的17年新低。 但同時,增發貨幣的核心政策,使日本政府債務目前已超過其GDP(國內生產總值)總額的200%;利好出口相關產業鏈的同時,加重了進口負擔,傳導轉移至國內,加劇物價上升、貧富懸殊;而對老齡化加劇、勞動力供給不足、保障成本過高、創新能力下降等結構性問題,則未給出答案。 日本內閣府8日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GDP修正值,換算成年率計算萎縮了1.9%。這是日本經濟連續第二個季度萎縮,陷入技術性衰退。普遍認為,日本個人消費低于增長預期是造成當季經濟萎縮的主因,而個人消費低的直接導火索是消費稅調高。自消費稅4月1日上漲三個百分點至8%以來,消費者熱情持續疲軟。 安倍政府最近決定將原定明年10月開始的再次提高消費稅的實施時間推遲到2017年4月。“2015年估計日本經濟可能有一點政策性復蘇,安倍新的經濟刺激政策會托市,但這仍是人為造成”,金柏松分析。 此次眾議院大選結果,不僅是對安倍政權過去兩年執政的評判,更決定今后4年日本的政策走向。 “安倍這屆政府是日本經濟重振最后的機會”,金柏松分析,近4至10年是重振日本經濟的最后機會,由于其風險累積,“下屆政府已經沒有時間了”。 “日本的債息、股市、日元匯率是日本經濟三個最敏感地方,也是危機的潛在引爆點”,金柏松判斷。據其分析,日本國債債息很低,而美聯儲關于加息的議程暗示,美國市場將呈全球吸金效應,日本面臨資金出逃或漲息致財政危機的風險;股市方面,目前的上漲很大程度是對沖基金作用,而股市劇烈波動是對沖基金賺錢之機,因此現在只是“猛抬再猛打”的中間階段,非基于良好的經濟狀態;匯率方面,目前日本超發貨幣控制通縮,而一旦失控則會貨幣急劇貶值,爆發通脹。 《日本經濟新聞》15日撰文指出,要實現經濟的良性循環,這個期限其實非常清楚。作為再增稅的時間,安倍自身明確表示是在2017年4月。在剩下的2年多時間里,如果無法重建經濟,“安倍經濟學”將被貼上歷史性失敗的標簽。(完) |
相關閱讀:
- [ 12-15]安倍新內閣經濟“最優先” 原有閣僚將獲留用
- [ 12-15]美媒:日本選舉給予“安倍經濟學”更多時間
- [ 12-15]日本大選上演“江湖恩怨” 評論指因政界缺人才
- [ 12-15]國際要聞精粹:悉尼數十人遭劫持 安倍大選獲勝
- [ 12-15]日本大選塵埃落定 在野黨未撼動安倍執政根基
- [ 12-11]安倍赴鹿兒島拉票首提重啟核電站 尋求民眾理解
- [ 12-11]日媒:逾半選民對“安倍經濟學”不予肯定
- [ 12-07]安倍以“不在者投票”方式完成眾院選舉投票(圖)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