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平:界定新常態 謀求新發展
2014-12-15 17:08:26??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常態。這一表述,一段時間為人們耳熟能詳。但它的準確含義,以及內蘊的政策指向,還不為人們所清楚了解與把握。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習總書記所做的重要講話,對之進行了深入淺出、內涵豐富的解讀,從而使人們可以很好把握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特點,并展開相關謀劃,以期有效推進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和協調性發展。 習總書記在講話中,將中國經濟的新常態特征,明確概括為九個方面。這九個方面,也可以被理解為九個轉變:一是消費需求上,從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向個性化、多樣化消費轉變。二是投資需求上,從傳統產業相對飽和向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及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轉變。三是出口和國際收支上,從出口導向向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同步發生轉變。四是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上,產業結構向復雜化轉變,產業組織新特征凸顯。五是生產要素上,從要素規模驅動力向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轉變。六是市場競爭上,從數量型、同質化向質量型、差異化轉變,全國統一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成為經濟杠桿。七是資源環境約束上,從粗放型發展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轉變。八是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上,從風險可控向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征的各類風險需要著重應對轉變。九是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上,從政府主導催生的產能過剩,向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轉變。這是對中國經濟新常態最為全面、準確的概括,既具有很高的學術含量,更具有明確的實踐導向。 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不是中國經濟的新困境,而是中國經濟的新處境。中國經濟發展由此呈現出作別粗放型、高代價、低收益的發展模式,進入創新型、低成本、高收益的發展模式。這是中國經濟產業升級換代、結構優化調整、收益明顯改善的鮮明體現,也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高級階段的明顯標志。因此,推動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不僅需要從近一兩年的時段進行及時謀劃,以保證中國經濟維持固有優勢,克服暫時困難,而且需要從全局上、大戰略來謀劃中國經濟的高端、長期發展。 |
相關閱讀:
- [ 12-15]國平: 吃下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定心丸
- [ 12-14]國平: 托底民生成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壓艙石
- [ 12-14]國平:“一帶一路”助飛“新常態”
- [ 12-14]國平:把創新引擎全速發動起來
- [ 12-13]國平:我們為何對香港未來充滿信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