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12月15日電 (盛捷)今年12月13日是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今年80歲的南京大學教授張憲文,從事研究南京大屠殺歷史長達半個多世紀,在親臨公祭儀式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后,感慨,作為一名歷史工作者,他對南京大屠殺的研究不會停止,南京大屠殺還需讓世界人民知道。 提起南京大屠殺史,業內人士首先便會想到張憲文,張老先生現在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會長,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主任,歷史研究所所長,他主持編寫的72卷《南京大屠殺史料集》被認為是翔實而權威的大屠殺史料集,其中詳盡全面的記錄了日本在南京地區犯下的反人類文明的殘酷暴行。 雖然已至耄耋之年,但是精神非常好,鶴發童顏,今年12月13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公祭儀式,張老也在現場,說到當天的情形,張老還歷歷在目,那天上午張老7點便去紀念館了,一直在廣場上等著,天氣很冷,習近平主席穿得也不多,聽了習主席的一席話他倍受感動和鼓舞。 “我們南京地區的歷史學者,在南京大屠殺歷史研究上,雖然已經作出重要的貢獻整理了大批歷史資料提出許多有價值的重要成果,但是當前,日本右翼勢力仍然十分囂張并未真正承認歷史罪行,向受害者的中國人民作出道歉,而是不斷變換花樣企圖維護其錯誤謬論堅持否認南京大屠殺,因此與日本右翼勢力斗爭還將繼續下去,南京地區的歷史學者應該堅持強烈的民族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將南京大屠殺歷史研究推向一個新的階段”,張憲文堅定的說。 在張憲文看來,南京30萬死難同胞也是為維護世界和平付出的代價,現在很多歐洲人不知道中國還有抗日戰爭,所以“國家公祭日”,應該上升到國際公祭的高度。 “1995年的時候很多中國人都不知道有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如今上升到國家公祭,中國人大多知道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那么世界人民知不知道呢,還需要慢慢讓他們了解、認可”。 張憲文透露,南京大屠殺的死難者名單整理工作從2003年前后開始,南京大學及紀念館共計整理了1.4萬人,后來又增加2000人。之所以那么難,就是因為啟動得比較晚, “上世紀90年代初,幸存者有2000到3000人,很多人被日本人砍的傷痕都還在,家里什么人被日本人殺死了也都說得清楚。后來南京城進行改造,房子拆了,幸存者也找不到了?,F在幸存者只有100多人,而且都到了風燭殘年,過幾年,他們可能都不在了,所以再找到幸存者說出姓名的難度很大”,張憲文表示這是個教訓。 對于自己下一步的研究,張憲文表示,作為歷史學家,他還會繼續進行南京大屠殺的相關研究,從宏觀再到微觀等,對以前的史證進一步整理,深挖。(完) |
相關閱讀:
- [ 12-15]日本新華僑報:日媒在南京大屠殺公祭日安靜異常
- [ 12-14]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14日參觀人數破10萬人次 創新高
- [ 12-14]日多數媒體仍淡化表述南京大屠殺 心情忐忑不安
- [ 12-14]馬英九談南京大屠殺:希望日本人展現認錯勇氣
- [ 12-14]南京大屠殺77周年 臺灣當局:希望日本人勇于認錯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