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元素的凸顯提升國際話語權
2014-12-17 09:55:50?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唱響中國聲音 85年前,魯迅曾在香港發表演說,題為“無聲的中國”,并呼吁“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的中國”。他說:“青年們先可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的中國。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開了古人,將自己的真心的話發表出來。只有真的聲音,才能感動中國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須有了真的聲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苯涍^幾代人的努力,今天中國已經變成了一個“有聲的中國”。但目前這種聲音在國內還是一種需要消除雜音、形成共識的聲音,在國外的聲音還不響亮,與中國的大國地位不匹配。僅以傳媒為例。一方面是中國聲音在努力“走出去”,一方面是國際主流媒體和主流輿論對中國肆意進行圍堵甚至妖魔化,中國的正面聲音在海外傳播仍然有限。根本的原因,還是力量對比的差距。據統計,西方幾大通訊社幾乎壟斷了全球消息的來源及解讀,80%-90%的消息是由西方幾大通訊社提供的,以華語為載體的信息量,大約只占全球信息總量5%。連我們自己的主流媒體,也只好大量采用CNN等播放的國際新聞的消息和畫面。 中國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時期,需要向全世界發出最強音,以中國好聲音凝心聚力,激發民眾奮發圖強,以此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由于當今世界所有的西方大國實行的都是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絕大多數國家實行的也是資本主義制度,中國在政治制度、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國際話語權問題上,仍然處于被圍堵和被孤立的境地,這嚴重影響中國在國際上發聲。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經過千辛萬苦、付出巨大犧牲作出的鄭重選擇。在這條道路上,我國實現了連續30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穩步攀升,引發國際社會對“中國道路”“中國模式”“中國經驗”等的普遍關注,也引起西方敵對勢力的質疑。西方國家擔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挑戰西方資本主義制度,擔憂中國的發展損害西方國家的利益,憑借其話語體系優勢,對中國進行抨擊:拋出“普世價值”,說中國反對自由、民主、平等、人權等“普世價值”,把中國妖魔化為專制、暴政、侵犯人權的國家;炮制“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中國責任論”?!爸袊{論”是擔心中國的崛起將重復西方列強崛起的老路,會破壞現存世界秩序,損害他國利益,威脅世界和平;“中國崩潰論”是唱衰中國的伎倆,認為“中國模式”將不可持續,中國的崩潰將給世界造成災難性后果;“中國責任論”是指責中國只享受發展成果、不履行應盡義務,要求中國承擔超出自身力量的國際義務。美國總統奧巴馬曾經公開說要抵制中國的發展模式,宣稱如果中國人的生活水平達到美國人和澳大利亞人的生活水平,那將是世界資源、環境的災難。這些論調既反映世界輿論對中國的偏見,又折射出中國話語的弱勢和聲音的弱小。 針對上述挑戰,除了加強硬實力建設,還必須加強軟實力建設。意識形態、文化傳統、價值觀念、人文社科、新聞輿論等各個方面的軟實力,都直接表現為話語權。因此,要把提高話語權作為國家戰略來實施,在全國營造良好的輿論和觀念環境,使全國人民深刻認識到外部環境和國際話語權對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意義。通過設置項目、加大投入、培養人才、打造平臺、營造環境等措施,有效設置國際話語議題、制定國際話語規則、占領國際話語高地、引導國際話語走向,特別是要發揮各類媒體和載體的作用,在關鍵問題上有理有據地向世界傳播中國真實的聲音和真實的形象。用恰當的話語和形式表達中國觀點、中國立場,在國際重大事件上發出響亮的中國聲音,充分展現我國和平發展、民主進步、文明友善的國家形象。要向國際社會清楚表明,“中國模式”對世界是一種貢獻和機遇;中國是人類共同價值的重要創造者和維護力量;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的發展是可持續的發展;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通過廣泛的文化交流、深層次的文化對話,向世界傳遞中國五千年一脈相承的和諧文化,揭示當今中國倡導建設“世界共同體”的價值取向。應當大膽學習借鑒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在與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交流中加深理解,擴大共識,增進友誼,推進合作,為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作出新的貢獻。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從實際出發,批判地吸收借鑒于我有用的成果。對于那些可資借鑒的提法,比如民主、人權等,也應該根據我國國情和人類文明發展規律,進行科學轉換,賦予其更加科學的含義,并納入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增強話語體系的科學性;對于那些不符合我國實際的提法,則應從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角度加以堅決舍棄甚至抵制。要堅持“中國立場、國際表達”,不斷探索“中國聲音”的國際表達方式,不斷打造中國話語體系,努力擴大“中國夢”“中國奇跡”“中國震撼”的國際影響力。 貢獻中國智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智力資源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寶貴的資源。我們進行治國理政,必須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廣泛力量。改革發展任務越是艱巨繁重,越需要強大的智力支持?!彼麖娬{:“要從推動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國家軟實力的戰略高度,把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切實抓好?!泵绹Q得上世界上最具有話語權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最重視智庫的國家。全世界有5000多家智庫,美國占了1700多家,像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傳統基金會、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布魯金斯學會等,都是對美國的內外政策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智庫。美國的國際話語權無疑源于其智庫的話語權。 中國改革和發展中面臨的諸多問題是世界性的難題,回答和解決好這些難題是對人類世界的重大貢獻。如果中國沒有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和國際影響力的高端智庫,那是難以當此重任的。要堅持黨的領導,把握正確導向,充分體現智庫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準確把握世界發展大勢,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深入研究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及時總結黨領導人民創造的新鮮經驗,緊緊抓住中國實踐面臨的重大問題,作出緊貼實踐發展的理論概括,進行人民喜聞樂見的學術創新,加強對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的研究,及時解答諸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新型城鎮化、縮小貧富差距、建設生態文明等人們普遍關心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高度重視學科基礎理論建設。沒有學科基礎理論支撐的學術繁榮是虛假繁榮。比如,在經濟學領域,在學習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同時,還要結合中國國情、中國實踐,形成中國自己的經濟學基礎理論體系。一些新興學科必須建立起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符合中國國情的學科理論體系。同時,要重視重大問題研究,認真梳理和研究國際重大議題,做扎實的基礎理論研究和對策研究,拿出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對世界性發展難題進行解答。在此基礎上,不斷形成有力量的中國話語體系,抗衡西方國家的話語體系,以科學的話語體系對人類作出新的貢獻。 (韓慶祥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基本原理研究”首席專家,中共中央黨校副教育長、教授) |
相關閱讀:
- [ 12-16]《怪談》曝先導預告 陣容元素顯時尚驚悚風格(圖)
- [ 12-16]楊子軍主打歌《歸來吧》 傾情打造硬漢元素(圖)
- [ 12-12]符瀧飛《Intro》MV即將首發 “龍”元素中國制造
- [ 12-08]百老匯劇《森林誘惑》冒出東北話 中國元素加分
- [ 12-05]邵武市婦聯突出“法治家庭”元素,開展12·4法制宣傳日活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