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澳媒:悉尼人質事件非有組織恐襲 受害者成英雄 當地時間2014年12月16日,澳大利亞悉尼,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夫婦前往馬丁廣場親自獻花,悼念悉尼咖啡館人質劫持事件死難者。 中新網12月17日電 據外媒16日報道,引起廣泛關注的悉尼人質事件最終以流血收場,澳大利亞媒體除了全程跟蹤事件外,也特別聚焦在“這只是一個單獨事件,并非有組織恐怖襲擊”上。 “非有組織恐怖襲擊” 據《悉尼晨鋒報》引述伍倫貢大學反恐專家多爾尼克表示,這是一個源于個人危機的個人行為,槍手只是希望發泄并吸引關注。該專家表示,目前的證據顯示,這項行動是匆忙準備的,而非經過周詳計劃,槍手只是單獨行動,甚至攜帶了一枚錯誤的旗幟。如果是恐怖襲擊,一般都會是多人共同行動,而且會有多個行動計劃。 盡管槍手曾脅迫人質拍錄像,聲稱這是“伊斯蘭國”組織(IS)的襲擊,但該行為也并沒有得到該組織的響應。 對此,澳大利亞莫那什大學的反恐專家巴頓也認為,盡管槍手過去的行為表明他屬于極端主義分子,然而該事件與IS的關聯甚少。但是槍手的暴力行為有可能為來自IS攻擊西方國家平民的宣傳所引發。不過,他也同時指出,今后其他極端主義分子試圖模仿該事件的危險仍然存在。 另外,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證實,槍手莫內斯并非受到警方監視的可疑人士。他質疑稱“為什么一個有眾多犯罪紀錄不在監視名單上?為什么這樣的人可以在社區內自由活動。他表示,這也是政府需要謹慎和冷靜處理的問題。 不過,他也補充說,即使莫內斯在監視名單上,劫持人質事件仍有可能發生。 “受害者成為英雄” 此外,澳大利亞媒體都報道了在人質事件中被害的兩名人質,為了保護其他人質而受害的情況,而且不少媒體還紛紛稱贊他們的“英雄行為”。 據《澳大利亞每日電訊報》報道,兩名被害人質分別是咖啡館經理約翰遜和律師多森。其中,34歲的約翰遜是在深夜沖突中與槍手搏斗為其他人質逃走創造機會而被害。至于38歲的女律師多森則是在槍戰中,為了保護另一位懷孕的人質而被害,多森還是三位兒女的母親。 該報報道,約翰遜的家人發表聲明,“對這個美麗的男孩感到自豪。他們會永遠懷念這個出色的生命伴侶、兒子和兄弟”。 另外,新南威爾士州律師協會16日也發表聲明表示對多森的悼念,稱她“是最優秀和有才華的律師之一,她會永遠被她的同事和朋友深切懷念”。 另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道,16日全天,悉尼市民自發來到事發的馬丁廣場(Martin Place)鮮花,把現場變成了“花的海洋”。澳大利亞首相艾伯特也在當天前往案發現場悼念,澳大利亞各主要城市也有市民悼念活動。 澳媒職業操守 此外,澳大利亞的主流媒體在報道此次人質事件的表現也成為一些媒體報道的焦點,更有媒體稱贊澳大利亞媒體表現出了“高水平的專業操守”。 據《澳大利亞衛報》報道,在事件進程中,盡管槍手聯系了至少三家澳大利亞電視臺,希望把他的要求公之于眾。但為了配合警方與槍手的談判,這些電視臺都延遲播出與槍手的對話,而且在早已獲悉槍手身份后,仍出于公共利益考慮,一直等到警方同意統一公布后,才公開了槍手的身份。 此外,據報道,槍手在挾持人質過程中,曾脅迫人質拍下了錄像并上傳到了社交視頻網站YouTube,但澳大利亞的主流媒體在慎重考慮后,拒絕轉播這些錄像,而YouTube也隨后刪除了這些錄像。 而在16日凌晨的突擊過程中,在現場的多名電視記者均拍到了槍戰場面和救護人員為被害者做心肺復蘇術(CPR)的場面。但最后各大電視臺均決定,永遠不會播出這些血腥場面。 《澳大利亞衛報》引述第9頻道的導播維克表示,所有新聞機構均配合警方的談判,而延遲了某些內容的播出,每一名(新聞從業員)都意識到,這是生死悠關的事情,這也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