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格森事件思考:人口結構變化沖擊美國現存秩序
2014-12-18 11:08:00??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林晨 |
分享到:
|
但也應看到,少數族裔參政比例仍遠低于其在美國總人口中的比例,少數族裔能夠選出其代理人,但很難改變其自身命運。市政管理機構大多由白人主導,白人主導社會治理體系的局面并未改變。以弗格森地區為例,該地區居民中有三分之二是黑人,但這一地區53名警察中,只有3名是黑人。弗格森所屬的圣路易市市長以及市議會6名成員中,有5名是白人。 經濟方面,表現在族裔之間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社會地位之間的差距更加懸殊。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及美經濟結構調整,美高附加值產業發展較快,而很多少數族裔特別是拉美裔、非洲裔多從事白人不愿做的工資水平和技術要求都比較低的行業。金融危機以來,美經濟疲弱,失業率居高不下,族裔之間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非洲裔和拉美裔構成美貧困人口中的絕大多數。據《華盛頓郵報》報道,此次經濟危機造成白人與非洲裔的貧富差距由危機前的4倍擴大至6倍。 不僅如此,族裔間就業率相差也很大,美家庭中非洲裔及拉美裔的長期失業人數幾乎是白人的兩倍,白人中產家庭數目則是非洲裔及拉美裔的20倍及18倍。這加劇了少數族裔特別是拉美裔、非洲裔對社會現狀的不滿,種族歧視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方面。貧富分化與種族歧視相互疊加,族裔間社會地位的差別更加懸殊,種族矛盾錯綜復雜。 社會文化方面,表現在主體文化受到挑戰,社會更加分裂、流動性降低。首先,由于經濟和社會地位的巨大差別,各族裔居住和就業等相對集中,美國的白人和少數族裔仍傾向于生活在自己的社區。不僅白人與少數族裔間有隔閡,三大少數族裔相互間也存在嚴重的不信任感。種族結構的變化導致族群分裂日漸加劇,社會更加碎片化。 其次,少數族裔人口增長較快,在語言、文化、宗教乃至生活習慣等方面更難與歐洲裔白人融合。美多元文化色彩更加濃厚,盎格魯—新教文化的主體地位受到挑戰,白人構建的美國民族認同感下降,美國社會的熔爐效應減弱。 再次,美精英體制、貧富懸殊造成的社會不平等使社會階層之間流動性進一步降低,底層民眾已很難僅通過個人努力進入上層。對本身就處在弱勢地位的少數族裔來說,“美國夢”變得越來越遙遠。 |
相關閱讀:
- [ 12-16]黑人陳建州被稱"裝熟魔人" 坦言被這樣叫很受傷
- [ 12-15]美再爆反種族歧視示威 加州現黑人被吊紙板人像
- [ 12-13]美國白人黑人家庭財富差距擴大至13倍 為25年之最
- [ 12-11]紐約“扼喉”致死黑人涉事警察:未曾使用扼喉
- [ 12-08]美國民眾抗議警察槍殺黑人 示威變暴力沖突(圖)
- [ 12-07]休斯敦民眾游行抗議殺死黑人警察不被起訴
- [ 12-06]美國芝加哥游行抗議扼殺黑人男子警察不被訴
- [ 12-05]綜述:扼殺黑人不被訴 美國又現抗議潮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