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媒體不僅給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帶來了深刻變化,而且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乃至國際關系等各方面產生了廣泛影響。面對新媒體時代并存的機遇和挑戰,領導干部應趨利避害地用好這把“雙刃劍”,從而提高執政能力和水平。 長期以來,我們的干部更多鐘情于傳統媒體,對于新媒體認識不足、缺乏準備,甚至視之為“洪水猛獸”,于是出現了“代表黨,還是代表人民?”等各種爆炸式的“雷言雷語”,既傷害公眾感情,又損害黨政形象。轉變這種現狀,需要正確認識新媒體,消除“媒體參與就添亂”的偏見。 全面客觀認知 提升媒介素養 領導干部應充分認識新媒體自由、開放、互動等特征,把握新媒體為執政所創造的重大有利條件。新媒體的實時交互為正確實施輿論引導開辟了新途徑,快速集散為占領思想文化陣地提供了新手段,公開透明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營造了新環境,信息聚合為推動政治民主進步注入了新動力。提高對新媒體構成群體、新媒體輿論形成過程和存在風險的認識,把握新媒體環境下形勢變化發展的規律,直面國內外新媒體的現狀和發展趨勢,與時俱進,因勢利導。 熟練掌握媒體技能,已成為當今干部的基本素質,在某種意義上,執政能力的大小就體現在通過媒體進行信息收集、辨析和處理問題的過程中。領導干部應積極掌握新媒體相關知識技能,注重鍛煉對新媒體的感受力和觀察力,學會判斷媒介信息的價值大小,及時進行收集、篩選、交流和使用,進而將這種充分了解媒介信息的能力轉化為服務科學決策、處理復雜問題的執政力。 磨煉“金剛鉆” 提高能力善用新媒體 善用新媒體說易行難,只有在實踐中鍛煉并具備了駕馭新媒體的“金剛鉆”,才能夠攬好、干好這趨利避害的“瓷器活”。 讓新媒體成為“社情民意直通車”。新媒體環境下,公眾的知情意識、民主意識、政治參與意識都比以往大幅提高,領導干部理應借助新媒體“民意庫”把好“民生脈”。一是贏得群眾相信認可。積極搭建政府部門和領導干部新媒體對外交流平臺,不斷完善信息公開、在線辦事、公眾參與等功能,逐步健全政務公開、新聞發言人等制度,主動接受、積極回應群眾意見建議,充分保障他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以陽光、透明的形象贏得信任。二是吸引群眾主動參與。積極開辟有影響的新媒體渠道,通過“參政論壇”“納諫社區”“微信論政”等電子平臺經常性開展民意調查、民意測驗和民意征集,以平民視角敘說老百姓的故事,用平等交流的傳播符號開展民眾互動,讓更多的群眾自發有序參與進來。三是集中民智解決民生。積極將網絡論壇、微博、微信中反映出來的大量潛在、分散、合理的群眾利益訴求,提升為明確、集中、可操作的政策建議,使之成為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推動工作的有效支撐,及時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讓新媒體成為“核心價值新高地”。新媒體作為思想文化和社會輿論集散地,為黨的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領導干部充分利用這一空間,著力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統領力。一是突出宣傳理念和內容的大眾化。適應新媒體傳播平民化特點,放棄過去線性的灌輸理念,在話語表達、視角觸點和表現形式上進行轉變,根據群眾選擇性接受心理和認知水平,進行核心價值觀的大眾化傳播;努力培育一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網民的新媒體欄目、頻道和論壇,既能反映時代主題、體現主流價值觀,又符合移動新媒體特點、為網民喜聞樂見。二是推動宣傳方式的不斷創新。積極將傳統媒體的產品延伸到新媒體上去,利用新媒體渠道把黨報、黨刊等老品牌推廣出去,輻射更廣的受眾;同時,努力拓展多樣化、復合型的大眾化載體,著力開發各式各樣的新媒體載體,讓QQ、微信、APP客戶端等成為弘揚核心價值觀的主平臺,全方位、多觸角地傳遞社會正能量。三是發揮“網絡大V”的積極作用。對于那些“大V”,要“為我所用”,強化他們的責任意識,使其承擔與之能力相適應的社會責任,積極有效引導輿論、調整公眾的政治態度和參與行為,在突發事件出現時,引領公眾理性思考事件本質,從而更好地理性面對。 讓新媒體成為“社會矛盾減震器”。科學應對復雜局面和突發事件,及時消除化解矛盾,是善用新媒體的重要要求。領導干部應利用新媒體預警防患于未然,加強對各大網站、微博、微信等輿情信息的監測,持續跟蹤網民思想情緒的波動變化,多角度、多側面掌握群眾思想動態并進行分析判斷,確保第一時間發現危機輿情征兆,掌握輿情背后的深層次矛盾。利用新媒體快速應急處突,一旦出現突發事件,把握“黃金24小時”,以“快”搶占先機,掌握新媒體引導的“第一落點”,及時公開事件的真實信息、危機處置的辦法和態度,遏制網上的“眾聲喧嘩”,并著力解決問題,消除炒作輿源,堅決杜絕“捂、壓、蓋”等做法,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利用新媒體監督改進工作,充分借助新媒體構建多元化監督平臺,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正確對待媒體監督、主動接受媒體監督、積極回應媒體監督,真正把新媒體作為強化社會監督、推動各項工作的重要抓手,讓新媒體監督的“陽光”成為約束自身行為、解決自身問題的有效“殺毒劑”。 |
相關閱讀:
- [ 12-15]劉思偉新媒體電影處女秀開機 演繹模范好男人(圖)
- [ 12-15]中國青年報:央企新媒體賣萌為哪般
- [ 12-12]歌手劉思偉新媒體電影《男人》即將開拍(圖)
- [ 12-12]做新媒體就要“內容+服務”——訪臺灣聯合報系社長項國寧
- [ 12-11]新媒體傳播中歷史虛無主義“導向”不容忽視
- [ 12-11]吳敦義:敗選檢討沒批評抱怨 將注重新媒體及青年
- [ 12-10]芭樂布局大電影營銷凸顯新媒體核心價值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