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警察遇害激化社會矛盾 本報駐美國記者 溫 憲 12月20日,美國紐約市發生了一名黑人男子殘暴槍殺兩名值勤警察的血案。在美國種族沖突加劇、警民關系緊張的背景下,這一案件的發生激化了多方矛盾,也激發了結束美國社會仇恨的呼聲。 作案的黑人男子名叫伊斯梅伊爾·布林斯利,28歲,來自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20日清晨,布林斯利闖入其女友的住所,在開槍將其打傷后乘車前往紐約。隨后,布林斯利又在社交媒體上留言,聲稱要“槍殺警察”。當天下午2時45分,布林斯利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突襲式槍殺了一輛巡邏車內的兩名警察,然后逃至附近地鐵站開槍自殺。兩名遇害警察中有一人為32歲的華人劉文健。劉文健有著7年工作經歷,剛剛結婚兩個月。另一人為拉美裔的拉斐爾·拉莫斯。拉莫斯今年40歲,有一名13歲的兒子。 這起血腥的殺警案立即在全美引發強烈震驚。正在夏威夷休假的美國總統奧巴馬20日發表聲明,對作案者予以“無條件的譴責”,稱其對兩名警察的殺害是“非正義的”。他呼吁人們拒絕暴力和言語傷害。當天,奧巴馬還致電紐約市警察局局長威廉姆·布拉頓表示哀悼。 此案發生后,紐約警方與紐約市長白思豪之間的矛盾更加凸顯。不久前,扼死黑人埃里克·加納的白人警察在紐約被免予起訴后,白思豪對警方多有批評。由于加納案,紐約不斷發生抗議示威活動,警方曾將示威者暴力攻擊警察的情形錄了下來。看到錄像后,白思豪表示,那是一次“據說有過的攻擊”。紐約市警察工會因此提出強烈抗議,一些警察在公開信上簽名,稱如果他們在執行任務時遇難,白思豪不得參加他們的葬禮。20日下午,當白思豪到醫院看望受害警察家屬時,在場警察一致轉過身去,以示抗議。 殺警血案進一步彰顯了美國長期存在的種族沖突和警民緊張關系。實際上,作案者布林斯利便是悲劇的縮影。有犯罪前科的布林斯利是一個沒有完成學業、沒有固定工作、有著強烈暴力傾向的人。在美國,由于黑人長期在受教育、就業、社會地位等方面處于弱勢,加之長久以來的種族歧視,黑人特別是黑人青年對整個社會的憤怒常常以某些極端方式表現出來,進而形成沖突不斷加劇的惡性循環。 這起血案發生后,美國公眾對于殺警行為本身普遍予以譴責。加納的妻子埃索說:“我要求每一個與我們一起抗議的人以和平方式進行抗議,加納不是一個暴力的人。”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導人夏普頓表示,這起案件與黑人反對種族歧視、要求美國司法制度進行改革的努力沒有直接聯系,這樣的槍殺案是對黑人抗議示威活動的誤導。白思豪向紐約警方表示:“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我們依靠警察來保護我們不受犯罪分子的傷害。他們是社會的基礎。對他們的攻擊,也是對這個社會良知的攻擊。”紐約市各界人士也呼吁摒棄仇恨,開始和解。布魯克林區一位居民說:“這是我們團結的時刻,開始療傷的過程,因為現在我們的城市被撕裂。警察和社區不應對立,應該相互合作。” (本報華盛頓12月22日電) |
相關閱讀:
- [ 04-29]哥倫比亞5名警察遇害
- [ 11-19]“億元警察”遇害,官方不應沉默
- [ 05-15]云南蒙自警察遇害案兩名被告被判死刑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