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于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
2014-12-23 16:37:30??來源:中國人大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地開展新農村建設,應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規劃先行、完善機制,突出重點、統籌協調,通過長期艱苦努力,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丟了農村這一頭,要努力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挖掘新潛力,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在建設新農村上邁出新步伐。李克強總理指出,我國農村人口眾多,即使將來城鎮化率達到較高水平,仍有幾億人生活在農村,必須把新農村建設好,使農村居民安居樂業;各地區、有關部門要從實際出發,統籌規劃,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尊重農民意愿,突出農村特色,弘揚傳統文化,有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汪洋副總理出席在浙江召開的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并講話,對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作出了全面部署。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決策部署和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精神,結合農業農村發展實際,繼續按照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以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為目標,以建設現代農業、發展公共事業、改善人居環境、加強民主管理為重點,強化政策扶持、投入保障和改革創新,充分調動億萬農民積極性,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主要抓好以下幾項重點工作。 (一)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按照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要求,繼續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支持力度,切實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為新農村建設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著力保護和科學利用耕地、水等農業資源。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節約集約用地和水資源管理制度,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守住耕地保護和水資源管理紅線。著力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大規模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到2020年建成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8億畝。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促進農機農藝融合,加大重點品種、薄弱環節的機械研發和推廣力度,力爭到2020年,糧棉油糖等大田作物基本實現機械化。著力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加快農業科技自主創新、集成創新與推廣應用,力爭在農業資源高效利用、現代生物技術、現代信息技術、新材料、先進裝備等領域取得一批創新性成果。大力發展現代種業,著力突破種質創新、新品種選育、高效繁育等關鍵環節的核心技術,加快國家級育種制種基地建設。認真貫徹落實新修訂的農業技術推廣法,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著力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健全農業投入保障機制,完善農業補貼政策,新增補貼向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產區傾斜。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探索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加強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打造現代農業發展的典型和樣板。 (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西部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為重點,加快農村道路建設,力爭到“十二五”末,實現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東中部地區建制村、西部地區80%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推進規模化集中供水和城鎮供水管網向農村延伸,加快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加強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加快實現城鄉電力公共服務一體化;采用電網延伸、獨立光伏等方式,到2015年底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加快實施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建設。加快農村危房改造,到2020年完成貧困地區存量危房改造任務。加強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建設農村電子商務平臺,推進農村信息服務進村入戶。 (三)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推進農村社區綜合性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農村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逐步提高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和個人繳費標準,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和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立統籌城鄉的基本醫保管理體制。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探索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正常調整機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和參保率。加快推進政府購買農村養老服務工作,建立完善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和網絡,提高農村養老保障水平。加快推進低保等社會救助制度城鄉統籌,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繼續實施初中改造工程。加快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促進農村文化體育產業發展,推進農村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加強基層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大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民工技能培訓,推進農民繼續教育工程,建立公益性農民培養培訓制度。 (四)強化農業農村環境治理與生態保護。加強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開展地表水過度開發和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調整農業結構,加快發展節水農業。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建設農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研究出臺促進有機肥生產使用的政策措施,繼續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努力實現化肥、農藥施用量零增長,農業主產區農膜、秸稈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基本回收,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開展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努力實現治理區食用農產品基本達標生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科學編制村莊整治規劃,以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為重點,開展新一輪農村環境集中連片整治。推進農村生活垃圾5年專項治理,因地制宜選擇農村垃圾處理模式,普遍建立村莊保潔制度。加強傳統村落保護,深入開展生態、宜居村鎮創建活動,著力建設一批美麗鄉村。建立農村人居環境信息系統,做好農村人居環境評價工作。加強生態保護建設。以小流域綜合治理為重點,著力抓好坡耕地水土流失和侵蝕綜合整治,每年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5萬平方公里以上。堅持基本草原保護制度,繼續實施和完善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繼續推進退牧還草、草原防災減災和牧區畜牧業轉型。繼續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抓好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等區域治理重點工程建設,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推進水產健康養殖,在重要水域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 |
相關閱讀:
- [ 12-2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意見》
- [ 12-19]國務院港澳辦發言人就中央政府決定啟動明確澳門特區習慣水域管理范圍相關工作發表談話
- [ 12-19]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 [ 12-19]國務院下發不動產登記條例 新增信息共享條例
- [ 12-19]國務院發文鼓勵慈善組織為慈善對象購買保險產品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