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漢12月23日電 (記者 艾啟平)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23日在此間公布稱,2014年度中國基層治理改革發展呈現出五大特色。 該院是中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曾有多份政策咨詢報告引起中央高層重視。其當天公布了2014年度“中國基層治理發展年度評估”成果。 該評估稱,2014年中國基層治理發展關鍵詞為“自治單元下沉、協商議事、服務型政府、互動共治、技術牽引”。目前,基層治理改革發展呈現出“從單一治理轉向多元治理”、“從單向度治理轉向互動式治理”、“從碎片化治理轉向系統化治理”、“從動員式治理轉向法治化治理”、“從傳統型治理轉向技術型治理”等特色。 評估還分析稱,當前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與傳統社會治理最大區別在于治理主體多元化。政府不再是治理的單一主體,諸如市場、社會組織、民眾都可以參與到社會治理過程中。但分析指出,基層社會治理改革要著重于政府與社會之間互動,建立系統化治理體系,實現法治化治理,并運用技術手段將社會治理推向新階段。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徐勇教授介紹說,2014年是中國基層治理的創新年、探索年,本年度突出特點是:一些地方出現突破現有制度模式,根據不同區域、狀況,從滿足民眾需求出發,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如湖北秭歸縣將行政村以下村落作為基層治理單位,廈門市海滄區將自治單元下沉到樓棟實現全民自治;廣東蕉嶺縣鄉鎮以黨政綜合辦公室,承接上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行政管理職能;湖北巴東縣作為山區縣將服務網絡延伸到村,建立了“農民辦事不出村”系統。 近年來,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結合廈門海滄區互動共治社會治理實踐、山東東平縣土地股份合作、湖北巴東縣農村信息化服務項目建設以及廣東蕉嶺縣農業生產經營綜合體改革等進行了深入研究。該院出爐“中國基層治理發展年度評估”探索基層治理新趨勢,旨在推動基層治理能力提升與和治理水平現代化。 2009年以來,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對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200多個村進行每年兩次的大規模抽樣調查,取得大量的第一手調研數據。(完) |
相關閱讀:
- [ 12-23]南京學生研究出肥胖公式 胖不胖?用公式算更科學
- [ 12-22]中國婚姻家庭研究基金成立
- [ 12-22]閩學研究要樹立大儒學觀大哲學觀
- [ 12-22]建甌市市長陳宗榮主持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歲末年初安全生產工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