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太原12月24日電 (胡健)“80后”的楊菲菲(化名)正在遭遇著一段無休止的“網絡詐騙”。她像無數個上當受騙的人一樣,面對此事只好兩手一攤,束手無策。 楊菲菲是個做“多肉植物”生意的80后女孩,2014年9月,無意中被拉進一個“海外代購”QQ群,一位賣家聲稱有海外貨源,便與楊菲菲取得聯系。幾番溝通后,楊菲菲大意之下欣然通過支付寶轉賬的方式,向這位賣家打入7463元人民幣,賣家承諾15天內發貨。 45天過去后,面對貨未到錢已打的窘境,楊菲菲要求退款。而此時賣家的一句話令她詫異不已,“先借你錢4個月,完了還你。”話音剛落,賣家就將楊菲菲的QQ號刪除,并移出群。此時楊菲菲知道,自己受騙了。此后,二人便開始為期三個月的“斗智斗勇”。 楊菲菲通過支付寶實名認證信息和QQ定位功能,查詢到該賣家人在深圳。通過深圳當地的朋友,在一家房產中介機構找到了一位名叫施月的女性。記者在二人的聊天記錄中得知,施月承認了收取楊菲菲7000多元的事實。 在一番交涉后,還錢一事并未達成。無奈之下,楊菲菲的朋友通過網絡散發信息對施月造成了一定的困擾。施月要求,公開道歉,方可還錢。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楊菲菲說,“這7000多塊,雖然數目不大,可是我生意三分之一的資金。他們一直這樣耍賴,真的很無奈。” 此后,楊菲菲撥打深圳警方電話得到的回應是:應在受騙地報案。在太原報案后,楊菲菲得到的答復是,“此事很難界定是詐騙還是經濟糾紛,經濟糾紛的話就應走法律程序起訴。” 記者24日致電施月,電話無人接聽。目前,施月已從那家房地產中介機構離職。記者試圖聯系中介機構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此事也有聽說,但這是他們的私事,不屬于工作范疇。 記者隨后咨詢太原市法律援助中心了解到,解決此事只能通過法律訴訟途徑,但報案人必須去往深圳處理,相對成本較高。亦或是通過人在深圳的直系親屬,委托辦理。“現在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雖然這件事我負主要責任,可這樣的網絡詐騙行為,到底該怎么監管。”(完) |
相關閱讀:
- [ 12-23]一位80后大學生卡車司機的經歷
- [ 12-23]甘肅80后海歸碩士合伙創業開店捐助山區孩子
- [ 12-23]莆田涵江禁毒大隊80后民警黃偉斌勇端販毒團伙
- [ 12-23]甘肅80后海歸碩士合伙創業開店捐助山區孩子
- [ 12-23]漳州80后園藝男 致力于把百合做成漳州的水仙花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