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三農"三字經":習農家事 近鄉情深 平衡發展
2014-12-24 21:58:24??來源:海外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摘要:12月22日至23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據悉,本次會議重點討論農業現代化等“三農”領域的關鍵問題。相信在2014年底的最后幾天和2015年的“一號文件”里,我們又能聽到不少溫暖人心的消息。 【學習小組按】 農諺有云:冬至大如年。昨天,當大家吃著香噴噴、熱騰騰的餃子時,是否對化育萬物的土地、辛勤耕作的農民甚至念茲在茲的故鄉心懷點滴感恩之情呢? 古語曾言:春種八谷,夏長而養,秋收而聚,冬蓄而藏。冬天是蓄藏休整的時節,也是總結過去,展望未來的時節。12月22日至23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據悉,本次會議重點討論農業現代化等“三農”領域的關鍵問題。相信在2014年底的最后幾天和2015年的“一號文件”里,我們又能聽到不少溫暖人心的消息。 “曾經,他在田埂上思考國家未來,而今,他在中南海里眷顧莊稼。”在這一年中,習近平又踏上田埂,走進大棚,去加工廠鼓勵企業,到村民家體察冷暖。習近平與土地,與農民的緣分與他的青春一道開始,隨著歲月積淀,這種醇厚的情懷也仍在延續。 學習小組為你解讀今年習近平的三農“三字經”。 習農家事:“今年的饃饃能吃上了”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習近平一直對農業發展情況格外關心。今年5月9日,習近平來到河南省尉氏縣張市鎮,走進高標準糧田。看到小麥長勢喜人,聽到村民估計自家小麥畝產不低于1200斤,習近平欣慰地說:“小麥長勢這么好,我和你們一樣欣慰。用老鄉的話說,今年的饃能吃上了。” 習近平所考查的黃灌區近年大力興修機井等農田水利設施,“黃河水+井水”為豐收上了水利雙保險。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河南省今年夏糧總產量667.76億斤,實現了“十二連增”。而這也正是全國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佇立田間的習近平還說,把河南糧食、小麥抓在手里,全國糧食豐收就有了基礎。這是河南的貢獻、對國家糧食安全的貢獻,也是奉獻。在不久前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夯實農業穩定發展的基礎、穩住農村持續向好的局勢,穩定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產量”繼續作為經濟工作任務的一大重點被提及。 為什么習近平對糧食這么重視? 古往今來,足食都是治國安邦的首善大舉。古人講,民以食為天,“洪范八政,食為政首”。習近平曾強調,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松,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無論是知青還是縣委書記、一省省長還是一國主席,習近平都熱衷與鉆研農事。他不僅是農業方面的理論專家,著有《中國農村市場化研究》《現代農業理論與實踐》,曾專門分管地方或全國的農業工作,更是在黃土理摸爬滾打過的實打實的“種地好把式”。 當知青時,15歲的習近平用兩年時間過了“勞動關”。延川縣常旱,習近平不僅靠種地剩下余糧換錢,還帶領鄉親們發展生產,淤地造田,攔河打壩,為村里留下了至今都肥沃的耕地。 可見,習近平從年輕時便跟土地打交道,所以尤其理解種糧不易。 “今年的饃饃能吃上了。”習近平這句充滿泥土味的贊嘆情真意切,既是感同身受又是高瞻遠矚,話里話外,滿滿的都是喜悅。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