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三農"三字經":習農家事 近鄉情深 平衡發展
2014-12-24 21:58:24??來源:海外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農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三農”工作,“關鍵在于向改革要活力”,今年3月9日,習近平在人代會審議時曾到安徽代表團談到農村改革時如是說。 農村的美在于村民“有事干、有錢掙、有盼頭”。 在烏魯木齊的新疆果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展廳內,習近平夸贊樹上干杏“別有風味”、若羌棗“味道好”。拿起袋裝葡萄干,他問:“沒用化肥吧?”看到一包和田大棗標價190元,他問老百姓能得到多少收益。“你們有品牌嗎?”“新疆果品和中亞趨同,如何進一步打造優勢?” 在江蘇鎮江市世業鎮區草莓種植基地門口,習近平駐足觀看,拿起產品詢問產量和市場價格。他說,現代高效農業是農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著這個路子走下去,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要更加重視促進農民增收,讓廣大農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好日子,一個都不能少,一戶都不能落。 習近平曾在南疆座談時語重心長地說,發展要因地制宜,幫助農民增加收益。一定要抓出實際效果。一招鮮,吃遍天,一村一業,一鄉一品,農民就會受益于此。 今年以來,中央先后啟動了東北和內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深化農村各項改革陸續提上議事日程,強農惠農政策和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也進一步完善。 農村的美還在于讓“像抓經濟一樣抓民生”,讓村民們安居樂業,不斷增添正能量。 12月13日,在和江蘇鎮江村民交流時,當得知村里已全部完成了廁改,習近平進一步了解排污管道建設和污水處理情況。他說,廁改是改善農村衛生條件、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的一項重要工作,在新農村建設中具有標志性,可以說小廁所、大民生。 要切實解決好各族群眾面臨的教育、社保、住房等問題,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水、路、電、氣等突出問題,認真幫群眾辦實事、解難事,使民生工程真正成為民心工程,習近平在今年在南疆考查時的座談中也這樣強調。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