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大地上的亮色——作家李春雷的故事
2014-12-26 10:29:29??來源:光明網(wǎng)-《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地下室就是方志收藏館 別人家扔了或賣了的紙箱子,到了李春雷家卻被視為“寶貝”。 這些紙箱子以往的功能有些龐雜,要么是裝方便面的,要么是裝飲料的,要么是裝食品油的,到了他家,地位搖身一變,裝滿了厚厚的志書,一下子有了歷史感。 李春雷已經(jīng)收藏了2000多部縣志。書架上只能擺出幾本,其他的就分門別類裝入箱子,碼放在房間的角落里。空間還是小了,地下室就成了第二書房。這里的屋頂水管道穿行而過,留下的空間顯得促狹,卻有著方志收藏館的分量。新近送來的“貨”來自青海,紙箱子上寫著“青稞美酒,七彩互助”,色彩大紅大黃,有富貴氣。拆開一看,最上邊就是一部《共和縣志》。這些方志都是他從舊書網(wǎng)上采購的。粗略估計,他在方志上已經(jīng)投入了20多萬元。 除了縣志,他還藏有《中國古代日用化學工程技術史》《中國陶瓷史》《軍事法制史》《中國古代寓言史》《中國棉紡織史》《四川公路志》等各類行業(yè)志書。“這一條又一條的線,連接起來就是歷史的脈絡。”李春雷有時間就隨手翻翻這些藏品,一旦定下某個寫作主題,他就找來有關志書細讀、精讀,體味歷史從深處款步而來的感覺。 “讀這些志書,我能找到一種方位感,說到某個地方一下子變得立體而親切。就像小時候在農(nóng)村老家,整個村子都裝在心中,小賣部哪里,小池塘在哪里,要好的小伙伴家住哪里。這就叫胸中有丘壑。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李春雷臉上漾起沉醉的神情。 鐘情歷史讓他覺得充實,古典文學的滋養(yǎng)又讓他感到一身輕盈。李春雷大學讀的是英語,但古典文學令他欲罷不能。“至美至醇、玄妙無言、精美簡約、形象生動、節(jié)奏鮮明、音韻和諧”,這是他對古典詩詞的總體印象。 “遇到自己中意的作品,我就默讀、謄抄、背誦,樂此不疲。那些經(jīng)典名篇中的每一個字都是一個支點,中國人的精氣神、中華文化的精髓都在中間發(fā)著光。”李春雷正色地說。 《詩經(jīng)國風譯注》《莊子散文選集》《柳宗元集》《蘇軾年譜》《西廂記》等書籍,或新或舊,立在他書房的顯著位置。書的前邊,端正地放著一張老人的照片。李春雷說,這位老人就是張廣善。 2013年“五一”假期,李春雷帶著愛人、孩子,駕車前往山東,重走自己當年離家出走時走過的路,希望能找到張廣善的后人,了卻心中的掛念。“30多年了,飲食服務公司早就不在了。唯一記得的就是這個名字”。幾經(jīng)輾轉,他們竟然在途中打聽情況時巧遇了張廣善的兒子。老人早就故去,李春雷來到老人遺像面前,磕頭行禮,并且把老人的這張照片請回了家。 李春雷說,當他把照片遞給自己年屆七旬的父親時,老父親熱淚盈眶,“我當時受到強烈的震動,并意識到當初決定讓孩子一起去山東是正確的選擇。好的東西需要世代傳承”。 在他書房張貼著的“忠告李春雷”旁邊,還有一張紙上寫著“我心中的藝術標桿”,其中有兩條是:“人類高度,文明大道。” (光明日報記者 王國平 耿建擴) |
相關閱讀:
- [ 12-26]昆明鐵路局原局長二審辯稱無罪:一審判決編故事
- [ 12-25]美華裔學區(qū)委員分享求學故事 曾承受巨大壓力
- [ 12-25]王鶴鳴加盟《如夢之夢》談與賴聲川老師的故事
- [ 12-25]“我與三八婦樂的故事”有獎征文揭曉
- [ 12-25]《霍比特人3》曝特輯 粉絲:中土故事伴我長大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