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產業的澎湃動力 2014年,正值中國接入互聯網20周年。電商、金融、影視、交通、教育、醫療……互聯網加速向各行各業滲透,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11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杭州與出席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中外代表座談時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在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就業率不降反增,重要原因是進行了政府的自身改革,推出商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簡政放權舉措,引發小微企業、個體戶井噴式增長。而這些企業、商戶中多數人的經營業務,都是依托于互聯網展開。 這一年,互聯網行業發展突飛猛進,精彩紛呈。目前,我國網民數量已超過6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6.9%,成為網民規模全球第一的“網絡大國”,全國范圍有3億多部智能手機在使用。來自工信部的數據顯示,2014年信息消費規模將達到2.8萬億元,同比增長25%,這意味著信息消費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這一年,互聯網商業巨頭的財富全面趕超傳統富豪。2014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阿里巴巴馬云、百度李彥宏和騰訊馬化騰雄踞前三甲,小米雷軍以91億美元凈資產奪得第八席,京東商城劉強東攀升至第十位。地產巨頭王健林居榜單第四位。更有無數商界精英投身移動互聯網的創業浪潮,他們要面對的是新崛起的90后創業新軍。這意味著互聯網行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彎道超車的新動力。 這一年,阿里巴巴登陸紐交所,成為國際資本市場頭條新聞。上市首日,阿里巴巴市值達2314億美元,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市值互聯網公司。2014年也是最近4年來中國公司赴美IPO數量最多的一年。11月11日,支付寶成交額達到571.12億元,同比增長58.6%。“雙十一”已經成為全球矚目的網購狂歡節,各路商家紛紛加入,僅“天貓”平臺就有近2.7萬商家、逾4萬個品牌參與。數據顯示,2014年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12萬億元,同比增長20%。 伴隨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房地產、汽車、家電等傳統行業遭遇發展瓶頸,紛紛嘗試“觸網”,將互聯網思維帶入傳統行業。百度CEO李彥宏坦言,未來3到5年,互聯網將加速改造傳統行業。這其中,大數據所起到的作用尤其明顯,誰先掌握大數據,誰就可以極大地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 “智”造業的逆襲 一直以來,“中國制造”都被貼上低技術含量和低附加值的標簽。當前,中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產業結構走到了必須優化升級的拐點,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 在此背景下,戰略性新興產業,尤其是高端裝備制造業對國民經濟的支撐作用更加凸顯,“高鐵、核電、大飛機”成為熱門關鍵詞。 “中國制造”快步向“中國智造”轉變。與此同時,智能制造裝備也是未來大國經濟競爭的重要抓手,它代表著先進制造技術、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的集成和深度融合。 中金研究報告認為,預計到2015年,我國智能裝備產業銷售收入將達到1萬億元,國民經濟重點產業所需高端智能裝備及基礎制造裝備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50%。 被譽為“超級推銷員”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五次出訪中,為中國制造帶回了至少近1400億美元的大單。李克強總理在出訪中頻頻亮出“王牌”——中國高鐵更是被國際市場追捧。 12月30日夜,備受關注的“南北車”合并方案出爐,總資產有望超3000億元的“中國中車”巨無霸誕生。南北車的“強強聯合”將有助于整合有效資源,提升國際競爭力,提高我國高鐵的國際市場份額,促進經濟結構轉型。 核電被稱為高端設備“走出去”的另一張“王牌”。李克強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開工一批水電、核電項目。目前,全世界的核電占電能的比重約為15%,中國核電占比還不到2%,遠低于全世界平均水平。可見,核電發展仍有廣闊空間。由我國自主研發設計、被稱為三代核電的“華龍一號”于2014年11月3日獲準通過,該技術將用于福建福清的5、6號核電機組。業內人士分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反應堆技術,將承擔中國核電走出去的重任。 以“C”打頭的中國大飛機C919吸引無數關注。隨著C919大飛機項目的逐步量產,未來規模將達到萬億水平。截至目前,C919已獲得430架訂單,ARJ21的訂單數也達到278架。航空專家分析認為,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民用航空市場之一,大型客機制造和生產將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又一個新的增長點。同時,“大飛機”項目也將輻射到原材料、機械裝備、電子及儀器儀表、金融服務、航空物流等相關上下游產業,加快國家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服務業的崛起 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逐漸擴大,服務業對拉動內需、擴大就業、產業升級的作用日益凸顯。 11月19日,李克強總理到訪義烏一家快遞網點時說,從小處說,你們不僅創造了就業崗位,也創造了新生活;從大處說,農村的東西送到城市去,城市的東西送到農村來,縮小了城鄉差距。物流是現代經濟核心之一,快遞是物流重要組成部分,工作雖然很普通,但很關鍵。“你們的工作了不起!” 李克強總理的一句“你們的工作了不起”,道出了服務業的重要性。 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摸清了服務業“家底”——2013年第二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由初步核算的43.9%下降到43.7%,而第三產業占比則由46.1%上升至46.9%,第三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第一大產業,同時,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5%,高于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3個百分點。這表明服務業有望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一方面,服務業是經濟發展的“穩定器”。服務與內需息息相關,而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使其獲得更多動力。從國內看,醫療、養老、文化教育、旅游休閑等需求不斷擴大,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達4305.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2%。 另一方面,服務業為就業提供“容納器”。數據顯示,2013年第三產業就業人員接近3億人,占據全國就業總人數的38.5%,比第二產業高出8.4個百分點。人社部曾經測算,2008-2012年期間,第三產業每增長一個點,平均帶動就業70萬人,而同期第二產業增長一個點帶動的就業人數是61萬。因此,服務業的增長快過制造業,容納了大量新增就業。 服務業還是產業升級的“助推器”。其實,目前我國服務業從結構上看仍是消費性服務業占主導地位,高端、復合型的生產性服務業還不發達,這也是服務業轉型的一大挑戰。但是,挑戰與機遇并存。日前,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明確鼓勵企業向產業價值鏈高端發展、推動農業生產和工業制造現代化、加快生產制造與信息技術服務融合三個主攻方向。 |
相關閱讀:
- [ 01-03]推進現代漁業項目建設顯成效 光澤去年漁業經濟總值超1.8億元
- [ 01-03]新聞聯播點贊廈創新轉型經驗 高端要素助經濟轉型
- [ 01-03]二胎經濟成“剃頭挑子一頭熱” 眾多商家鎩羽而歸
- [ 01-03]因經濟糾紛 永泰縣同安鎮同村村民起肢體沖突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