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書局:百年的守正與出新
2015-01-03 17:02:18?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企業精神尋訪錄⑩】 2012年3月的一個夜晚,87歲的陸費銘琇老人點燃了一盞明燈。火種開始傳遞,從耄耋之年的老編輯,到中堅一代,直至十來歲的稚嫩孩童,10位傳燈使者手中的燈火,依次點亮。此刻,距離陸費逵初創中華書局時的1912年,整整過去了一百年。 強毅、專一、前進,當年,出版家王云五曾這樣評價陸費逵的性行。百余年來,這位創始者的情操與格局,在幾代中華書局人的血脈中薪火相傳,成為這家出版重鎮的精神根基。 強毅 “立國之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實在教科書。教育不革命,國基終無由鞏固。教科書不革命,教育目的終不能達也。”在1912年發表的《中華書局宣言書》中,陸費逵如此闡述中華書局的使命。不久之后,中華書局就出版了自己的《中華教科書》。 沒有了以往教材中的枯燥說教,順應辛亥革命的時代潮流,提倡教育改革,《中華教科書》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套適合民主共和政體的教科書,迅速在全國流行開來,一舉奠定了中華書局在近代中國出版界的地位。老一輩學者中有不少人正是因為這套教科書而與中華書局結緣,歷史學家鄧廣銘就是其中之一。他曾回憶:“這些教科書使我耳目一新,擴展了我的視野,也開拓了我的思路。” 《中華教科書》成功了,然而,“麻煩”也隨之而至。1914年3月,當時的教育部非正式通知有關書局,要求在教科書中加入頌揚大總統袁世凱的內容。1916年1月,《日本》《國恥》《明國恥》等課文中的愛國主義內容,招致日本駐華大使向中國外交部提出交涉。面對強權,中華書局旗幟鮮明,毫不妥協,始終保持著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強毅。 “中華書局經歷百年風風雨雨,至今仍能屹立于學術之巔,靠的是兩個字:一個是‘特’字,一個是‘精’字。”中華書局原總經理李巖解釋說,“‘特’是舉世無雙,不求第一,但求唯一;‘精’是精益求精,不求最大,但求最好。” |
相關閱讀:
- [ 11-03]閩西列寧書局舊址
- [ 09-10]我與臺灣三民書局
- [ 08-31]南京新街口大眾書局今關閉 高昂租金逼走實體書店
- [ 05-20]中華書局正式引進臺灣地區高中傳統文化教材
- [ 03-28]海峽書局公司宣告成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