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專家談依法治國的文化基礎(圖)
2015-01-04 22:02:14??來源:文化產業新視界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量子力學領域著名的大師玻爾在設計族徽時,將中國的太極圖放置在族徽的中央,以此表征他的互補原理。這也成為中西科學思想共通的重要佐證。 不管中國還是西方,世界古老文明的主要成果大都反映在思維科學上。東方人、西方人都在上下求索,問天問地,從而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中國人先后發明了指南針、造紙術、火藥、印刷術,形成了系統完備的中醫理論和先進科學的天文歷法體系,為燦爛的世界古代文化增添了無與倫比的瑰寶。 有人曾以中國近代科學落后為由,便懷疑中國有無科學精神,這是很值得我們警覺的。科學精神是什么?無非是貫穿科學發展進步過程中的一種科學態度、科學作風、科學理念,它在不同的國度有不同的表述,但基本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求真務實。 習近平:“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歸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8.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過常寶——優秀傳統教育理念,是我們發展現代教育的基石 中國古代有著多形式、多層次的教育。仁人志士本著啟發民智、發展文化的偉大理想,無不熱衷于興教辦學,形成了深厚的尊師重教的文化傳統,也孕育了很多優秀的教育理念。 這些理念有:教育的意義在于“教化”,即通過教育改造社會,促進文明進步;教育的核心價值在于“師道”,認為“師道”傳載真理,與神權、政權、宗法倫理共同構成社會秩序的價值基礎,這就是“天地君親師”并稱的意義;教育追求人人平等,“有教無類”,每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并有通過教育改變自己、完善自己的可能;教育的內容是“傳道授業解惑”,強調價值高于具體知識和技能,注重思想、人格、精神的培養,先“傳道”而后“授業”,等等。 中國教育要有海納百川的勇氣,積極參與到國際競爭中去。但這必須有個前提,就是立足于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用優秀的傳統文化來培養學生家國情懷、民族認同、文化自信,這樣才能推動教育的健康發展,建成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教育體系。 習近平: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是傳遞友誼的正能量,為亞洲和世界帶來的是發展機遇而不是威脅。 |
相關閱讀:
- [ 01-03]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述評
- [ 12-31]把依法治國要求落實到紀檢監察工作全過程
- [ 12-30]依法治國了,為何還有汽車限牌“突襲”
- [ 12-29]國內|媒體梳理習近平治國理政的中國智慧|馬凱:養老保險繳費水平確偏高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