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改革 越活躍——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建設成就斐然
2015-01-05 18:4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國有文化企業積極推進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并購重組,有力促進了文化資源的優化配置;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成為國家戰略,跳出傳統領域的文化產業融入宏觀經濟大格局中,成為國民經濟轉型升級“新引擎”;金融成為澆灌文化產業的“一池活水”,讓文化創意煥發出勃勃生機……一年來,伴隨著文化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文化企業的發展活力得以充分釋放,一個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正在探索中逐步形成。 強實力,推力作 ——改革促進活力提升 時值歲末年初,正是演藝市場火爆之時,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為小朋友們精心推出的新戲——《小飛俠彼得·潘》著實為少兒演出市場點燃了一把火。世界經典童話的魅力,高科技手段展現出的奇幻舞臺效果,還有演員們的精彩表演,讓在場的小朋友和家長們驚嘆不已、拍手稱奇,紛紛贊嘆“真是一場震撼的視覺盛宴!”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尹曉東介紹說,除了新推出的《成語魔方》和《小飛俠彼得·潘》外,該院2014年5部新戲的創作任務已經全部完成,并創下了692場的演出記錄,足跡遍布91個市區縣,還遠赴加拿大、哥倫比亞、泰國、法國、德國演出和交流。 改革創造的活力,已不僅限于文化產品的創造和文化消費市場的繁榮,文創企業規模與質量的雙重提升,群眾也有目共睹。2014年1月至10月,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新增企業2.4萬戶,同比增長56%;截至10月底,我國共有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16.6萬戶,注冊資本4053.6億元。 在發展最為活躍的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連續3年增長12%以上;從業人員連續3年保持在150萬到160萬之間,在北京所有產業中位列第一;文化產業的經濟貢獻率連續3年排名第二。 在規模穩步增長的新常態下,文化產業內部結構也悄然生變,傳統文化產業所占比率逐年下降,新型文化產業所占比率逐年上升。據統計,2014年前11個月,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同比增長57%,登記企業近6萬家,文化法人單位13萬家,其中非國有企業已占80%;全市文化資產總量已達到18000億元。隨著規模與質量的雙重提升,社會各界對文化產業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