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中拉關系實現跨越式發展
2015-01-06 13:39:34?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2014年9月,兩年一度的巴西里約石油天然氣展在巴西里約熱內盧會展中心舉行。作為拉美最重要的石油天然氣行業會展,展會設置了14個大型國際綜合展廳,吸引了全球1300余家企業。圖為參觀者在中國公司展臺現場咨詢。 本報記者 王海林攝 2014年8月28日,中國奇瑞巴西工廠落成暨新車下線慶典儀式在巴西圣保羅州雅卡雷伊市舉行。當天,奇瑞巴西生產的編號為000001的第一輛Celer汽車正式亮相,吸引眾多來賓駐足觀看。 本報記者 王海林攝 近年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美國經濟增長乏力,歐洲經濟陷入滯漲,中國同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一起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重要力量。中國經濟保持了長期高速增長,中國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經濟合作更加深入,政治合作更加廣泛,成為該地區舉足輕重的合作伙伴。此次中國—拉共體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的召開將推動中拉關系實現跨越式發展。 優勢互補 互通有無 中方高度重視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合作。2014年7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舉行的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會晤上發表了《努力構建攜手共進的命運共同體》的主旨講話,提出了“1+3+6”的合作框架,著力打造中拉攜手共進的命運共同體。 在中拉政治合作不斷加強的前提下,雙方經貿合作也在不斷深入。從2000年到2013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與中國的商品貿易額增長了近20倍,該地區對中國出口的增長尤為突出,在2000年到2013年間增長了27倍,從中國的進口額增長了20倍。2013年,中國是巴西、智利和古巴的最大單一出口目的國,是阿根廷、哥倫比亞、秘魯和委內瑞拉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國。目前中國企業在拉美的投資規模不斷增加,投資領域也不斷擴大,涉及農業、礦業、石油化工、家電、通信、航空等領域。2013年,在中國對外投資中,對拉美投資增長速度最快,增長了132.7%。 阿根廷薩爾瓦多大學亞洲研究學院前院長馬豪恩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拉論壇對促進中拉經貿、科技、航空等領域的合作具有重要意義?;パa性強無疑將成為推動雙方合作的巨大動力。 北京師范大學新興市場研究院院長胡必亮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拉合作給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勁動力,推動世界經濟向好的方向轉化和發展。中拉論壇是南南合作的組成部分,也豐富了南南合作的范疇和形式,顯現出南南經濟合作對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除了經濟上的互補性,大部分拉美國家也都是發展中國家,中拉雙方具有很多的相似和共同點,可以在治國理政、社會保障等方面進行更多的經驗分享。 深化合作 攜手并進 本報記者采訪的一些拉美國家政府官員和學者均表示,此次中拉論壇不僅將推動中拉經貿合作實現量的增長,更將實現質的飛躍。目前,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對中國出口商品種類相對單一,2013年,拉加地區對華初級產品出口占其對華出口總額的73%,而同年該地區的低、中和高技術制造產品對華出口額只占對華出口總額的6%。除墨西哥、哥斯達黎加和薩爾瓦多向中國出口大量的高技術制成品外,大部分拉美國家向中國出口的初級產品集中度非常高。 秘魯外貿旅游部副部長埃德加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與秘魯建交已40余年,他希望未來中國與秘魯的商貿合作可以更加多樣化,在基建、農業等諸多領域開展更多的合作。拉美各國亟須同中國進行基建、高新技術等方面的合作,而中國政府及企業也已經向這一方向推進。 去年7月,習近平主席出訪拉美期間,中國與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古巴四國簽署的合作協定涉及科技、教育、基礎設施、金融、投資等領域。目前,中國在拉美已開設30多所孔子學院和10個孔子課堂。自2012年起的5年內,中國將向拉美國家提供5000個獎學金留學生名額,21個拉美國家已成為中國公民出境游目的地。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社會文化研究室副主任郭存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很長一段時期以來中國同拉美主要的是經濟關系,文化合作相對還少。此次中拉論壇將提升中國同拉美在政治、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的合作水平。郭存海認為,中拉雙方未來在農業、制造業方面有著巨大的合作潛力。目前拉美地區制造業的整體產業鏈沒有形成,拉美亟須中國投資以形成自己的產業鏈,也就是再工業化,而這也是中國不少企業正在做的。 大部分拉美國家通信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目前不少中國的高新技術企業如華為、中興等已經進駐拉美市場,未來在如何提高拉美基建產品的換代升級方面將大有文章可做。中國可以同拉美在研發等領域展開更多合作。巴西著名智庫瓦加斯基金會技術與社會中心研究員瑪里莉婭認為,巴西等拉美國家非常希望未來中國能夠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她說目前在通信領域,華為公司為巴西帶來了技術革新,推動了巴西電信領域的發展,相信以后類似的中國企業將越來越多。 不過,中國企業和投資在拉美發展有兩方面亟須改進:一方面,中國應該在更大程度上實現投資多樣化,擴大對制造業、服務業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另一方面,中國企業應當進一步了解當地的法律、法規,讓企業運營模式同當地接軌。 (本報巴西里約熱內盧1月5日電)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