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下半年開始就跌跌不休的國際油市再度經歷“黑色星期一”,一度跌破每桶50美元關口至五年半來最低水平,迎來今年慘淡開局,這讓國內油價“十二連跌”也漸行漸近。《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多家社會監測機構了解到,下周一(1月12日)年內成品油首個調價窗口將如期開啟,迎來史上最長的“十二連跌”,預計跌幅為每噸300元。 1月5日尾盤美國紐約原油價格一度跌破50美元關口,最終收于每桶50.04美元,跌幅為5%,創2009年4月28日以來的最低收盤價位。而作為全球基準的洲際交易所倫敦布倫特原油也是暴跌5.9%,收于每桶53.11美元,創2009年5月1日以來的最低收盤價位。 受此拉動,國內油價調整參考的原油變化率也是一路負向發展。1月6日為新機制執行后第45輪計價期第6個工作日,中宇原油估價為每桶55.364美元,較基準每桶跌3.736美元,原油變化率為-6.32%。而卓創資訊監測的數據則為-5.85%。 “預期國際油價在2015年上半年仍是一個低位運行的局面。短期來看,美國、中國及歐元區均有部分經濟數據發布,部分數據可能會對油市起到一定支撐,不過在利空消息主導下,國際油價仍可能震蕩下行。”中宇資訊分析師桑瀟認為,以目前原油現貨價格水平以及后期估測走勢預測,2015年國內油價首跌或將于1月12日24時如期開啟,下調幅度或為每噸290元。當然,也不排除國家發改委綜合考慮煉廠煉油利潤以及油品升級等多方面因素后,再次干預本輪調價的可能。 卓創資訊分析師張斌也表示,12日國內成品油市場或將迎來新年首降,亦是新機制執行以來連續第十二次下調。若原油保持當前價格水平,那么下周一國內成品油跌幅每噸將超300元。 對于近六成資源依賴進口的中國而言,國際油價連續下挫降低國內進口石油成本,為戰略石油儲備的補充提供契機。而國內汽柴油零售價格的下行對終端消費者最大的利好就是省錢,不過作為上游生產企業而言則是喜憂參半,“一方面國際油價走低降低生產成本,而另一方面由于進口原材料存在一定的區域與時間差,因此油價連續下跌持續壓縮煉制利潤,虧損局面連連出現;對中間貿易商而言也是利空多于利好,國內汽柴油價格的連續下調令從業者操作謹慎、套利空間縮窄,運營積極性大幅降低,部分小單位甚至暫停運行,以關注后市為主。其他石油及相關產品也面臨類似問題。”桑瀟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
相關閱讀:
- [ 01-06]國際要聞精粹:國際油價繼續跌 韓發國防白皮書
- [ 01-06]低油價提振美國汽車銷量 美國汽車業迎來又一春
- [ 01-06]美媒:油價下跌有利多數亞洲經濟體 增速或加快
- [ 01-06]國際油價跌破每桶50美元重要關口 為5年來首次
- [ 01-06]國際油價跌破每桶50美元大關 為5年來首次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