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踩踏事故、黑龍江哈爾濱倉庫大火、云南大理拱辰樓火災,這些災難讓人心痛,更給全社會敲響了警鐘。平安、安全,在此刻顯得更加珍貴。 災難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用生命換來的教訓格外慘痛。此時,除了追責,我們更應反思,城市管理如何確保每個生命的安全?有哪些措施和手段可以防止悲劇再次發生? 隨著春節、元宵節將至,不少城市會舉辦大規模的群眾文化活動,不少公共場所也會人潮洶涌,任何一個細小環節稍有不慎,都可能釀成災難。對這些活動,“一禁了之”治標不治本,更需要有關部門增強公共安全的治理能力,繃緊安全這根弦,提高大規模群眾活動的安全管理能級,確保各項安全措施和應急預案到位。 要補上人流密集區的管理這一課。大型活動組織者一般都會制訂安全管理預案,加強警力配備,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人流密集區和群眾自發集聚的地方,比如知名景點、商圈、影院等,還應該細致排查安全隱患,做好突發事件的預警,確保快速反應,開辟專用應急車道,保證第一時間警力和急救力量能夠抵達。利用大數據分析等科技手段,可以精準地對人流密集區的人流量進行預判,一旦超過承載力就要及時發布預警信息、采取封閉街區等措施。 要補上公民安全意識教育這一課。在擁擠、混亂的場所,一旦發生突發事件,每個個體都顯得渺小無力。功夫要下在平時,應加強應急演練,補上安全教育的缺失。通過各種渠道,讓更多人了解如何避免危險,如何有效防護,掌握正確的逃生知識,才能避免死傷。 還需補上急救知識匱乏這一課。外灘踩踏事故發生后,不少目擊者疾呼,有的人參與了急救,還有的幫運傷者,但由于缺乏相關訓練,很可能造成對傷者的二次傷害。在歐洲和日本,至少有30%的人接受過急救培訓,在北歐這一比例高達60%至70%,而我國受過急救培訓的人不到1%,甚至在醫務工作者中,也不是人人都會急救。當前,應加大對公眾的急救培訓力度,使每個公民在救護車到來前積極正確地開展自救,否則只能白白耽誤寶貴的急救時間。 安全,關系千家萬戶,也是每個人的新年心愿。只有切實落實安全責任,增強安全意識,加大安全教育,認真細致地摸排每個安全隱患,迅速采取相應措施,才能真正汲取教訓,讓城市因安全而美好,讓每個人過得平安幸福。 |
相關閱讀:
- [ 01-06]踩踏事故再次敲響安全警鐘
- [ 01-06]從外灘踩踏事故看政府網站公告
- [ 01-06]踩踏事故受傷的還有教育
- [ 01-05]韓正楊雄等為外灘踩踏事故36名遇難者肅立默哀
- [ 01-04]外灘踩踏事故急救護士:望大家都去學習急救知識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