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克強總理在廣州了解外來務工人員生活情況、考察危舊房改造時說,我們要的是包容性發展,必須改善農民工、城市困難群體的生活條件,營造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努力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務,給他們縱向流動的公平機會,讓他們生活有希望、奮斗有回報。中新社記者劉震 攝
中新社北京1月7日電 (記者蔣濤)2015年開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現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圳和廣州。在4日至6日的考察中,李克強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與鄧小平“南巡”見證者共話改革開放。觀察人士指出,此次考察的行程設計與中央決策層推進的“強改革”一脈相承,對外釋放出改革開放的強烈信號。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深圳一直被視為改革開放的“尖刀”,創造了眾多“第一”:第一次取消各類票證,敲響土地拍賣“第一槌”,成為第一個沒有農村建制的大城市。“深圳創造了1000多項全國第一,這些改革舉措對全國改革起了示范和引領作用。”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占斌說。
今年亦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中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特區無疑具有“改革風向標”的重要作用。在張占斌看來,李克強開年即到改革開放的“前哨”視察,釋放出中國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的信號。
李克強說,自貿區要做的就是簡化審批流程、激發市場活力、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爭創審批“特區速度”。考察過程中,李克強還表示,“萬里審批圖”制約市場活力,容易滋生腐敗。廣東要繼續先行先試,為“三規合一”等改革探路。
香港大學榮譽教授肖耿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深圳已培育了華為、中興、騰訊等創新型龍頭企業,李克強此次考察將進一步激發“特區速度”,用“強改革”激活人才紅利、制度紅利,打造新的人才高地、改革高地,在全局上以改革開放和結構調整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和升級。
李克強先后考察深圳柴火創客空間、前海微眾銀行等,了解創意制造、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和企業管理創新等情況。互聯網分析師、億歐網創始人黃淵普表示,總理此次考察涉及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僅有龍頭創新企業,還包含小微企業,這是對新經濟業態的肯定。
以此次李克強考察的互聯網金融為例,黃淵普指出,互聯網金融公司通過培養網上支付習慣,能改進傳統金融行業的服務和運營模式,在打通支付環節后延長服務鏈條,從而對整個金融改革形成倒逼機制,推動金融改革邁出一大步。
“這看似一小步棋,卻足以推動整個金融改革,而互聯網金融或以此為契機告別‘野蠻生長’的年代,迎來‘溫暖的春天’。”黃淵普說。
今年也是李克強第二次開年考察的內容涉及自貿區。
“自貿區為‘創客’們帶來公平的營商環境,小微企業、創意企業也可在自貿區舞臺上大顯身手。”黃淵普說。在此基礎上,他希望自貿區能使公司注冊成本及門檻進一步降低,同時推動官方在創業啟動方面給予更多幫扶,出臺更多有利于企業吸引人才的優惠政策。
在廣東自貿試驗區,李克強指出,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就是要簡化審批流程,降低準入門檻,釋放市場活力,促進公平競爭,推出負面清單、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打造現代政府。
在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當中,“增量改革”和“試驗改革”被認為是兩大最富有智慧的經驗。張占斌認為,自貿區推行的“三大清單”就像是市場和政府之間的契約,在權力和市場之間劃出了一條權責清晰的線,目前四個自貿區也是改革試驗田,將孕育出更多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