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息誘餌 集資機構或以豪車炫富,或宣稱“上頭有人”,或編造虛假投資項目,種種謊言不一而足,只為誘騙投資者交出錢財。 63歲的劉師傅,頭發花白,面容憔悴。他將全家的600多萬元投放給榆林一家典當行,老板跑路后目前血本無歸。他說,典當行是一個煤老板開的。當時這位煤老板宣稱有兩座煤礦,覺得他經濟實力不錯,就和村里人一樣把錢投進去了。 “后來我才知道,他(典當行老板)實際上就是哄騙,兩座煤礦只是有一部分股份,不都是他的。一個占30%的股份,一個占40%的股份。從我們集資戶手里集資了8個多億,但是除了煤礦投資,還有4個多億不見了。這老板和我是一個村的,我們當時就是完全聽他說的。我全家600多萬元,兒子的,女兒的,全部都被騙得光光的,太慘了。”劉師傅說。 雖然悔不當初,但劉師傅說:“當時典當行許諾給我的利息是二分半,600多萬元投資每個月光利息就十幾萬元。這么高的利息,我咋能不存?” 說起投資經歷,西安的一位退休干部邵先生表示,通過熟人介紹,先后6次在陜西鑫鼎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了75萬元,投資時間從半年到一年不等。“這家公司承諾年收益14.4%以上,頭三個月支付了我三萬多元的利息,后來老板突然就失聯了,辦公室也人去樓空”。 邵先生說,在這家公司投資共有72個人,一半以上都是老人,涉及資金1000多萬元,他是投資最多的,“30萬可以換個心臟,30萬可以換個腎臟,75萬相當于讓我死了兩次”。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許多集資機構和企業為騙取投資者信任花樣百出。 在陜西省西安市,一起“集資辦學”案件令至少4000余名受害者受到損失。其中一些受害者在投資之初,本著“小心謹慎”的原則,不僅多次實地進行考察,而且還了解過學院的資產狀況,但是還是“中招”。隨著學院被查封,集資詐騙者被抓,本金和高額利息終成泡影。 說起投資經歷,陜北的一位受害者則表示,當時去投資公司實地看了,公司內部不僅布置的跟專業的銀行一樣,而且墻上到處掛著老板和名人及領導的合影,老板不僅開豪車,而且逢人就炫耀,感覺“非常有后臺、有背景”,所以當時投資者都非常放心,都是幾十萬、幾百萬的往里面放錢。 還有受害者告訴記者,自己之所以會參與集資,也是看周邊親戚朋友都有投資。“我都是跟著同學參與一些項目,周圍的人也基本上都是通過親戚朋友介紹參與,因為有熟人感覺比較放心。”西安一位參與集資的王女士說。 追查坎途 因非法集資被公安機關立案的犯罪嫌疑人,長期躲藏居住外地,通訊無法聯系,部分犯罪嫌疑人具有極強的反偵察意識,抓捕困難較大。資產清查和處置困難。 記者發現,“出事”的民間金融機構和企業,大都是空殼公司,用虛假的投資項目或者不具有實際價值的商品,通過鼓吹高回報的方式進行傳銷式運營,吸收社會資金,用“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維持運轉,甚至把融到的資金用于放高利貸,資金鏈一旦斷裂,公司法人或者負責人便立馬“跑路”。 陜西省府谷縣于2013年8月20日成立了化解民間融資風險和打擊處置非法集資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處非辦)。而據處非辦統計顯示,從2014年3月5日到2014年10月16日,府谷縣處非辦共接待群眾2634人次,登記的報案群眾1279人,金額涉及123447.683萬元。目前已立案14起,涉案犯罪嫌疑人22人,涉案金額約26.7億余元,涉及群眾2300多人。據了解,針對目前非法集資案件高發的態勢,陜西神木、吳堡等許多縣均設有“處非辦”。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神木縣處非辦了解到,截至2014年11月15日,神木縣處非辦共接到非法集資報案線索279起,報案金額74.9億元。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現已追回現金6.23億元,凍結銀行賬戶余額2060.66萬元,累計追繳的涉案財物總價值約17.5億元。 基層處非辦工作人員表示,現階段非法集資案件處理難度較大。城鄉居民投資渠道狹窄與中小企業融資難疊加,導致非法集資根除難。一些投資者存在暴富心理,加上信息不對稱、法律知識缺乏、風險防范意識差,難以識別和預防非法集資。 同時,非法集資往往涉及人數眾多,時間跨度長,金額大,部分集資者將集資款用于支付前期利息,或揮霍或轉移,公安機關介入后,查封扣押資產往往與集資款數額相差很大;還有部分集資者將集資款投入到實體,因經濟下滑,資產縮水,資產無法變現,資產處置難度大。 另外,大多數受害者只要現金不要資產,但受宏觀經濟影響,查封、扣押、凍結的房產、車輛、土地、股份等涉案財物,即使通過公開拍賣成交率也很低,變現困難,導致資產處置嚴重滯后。 “這類民間融資案件涉案公司或組織大多是畫一個高回報的‘大餅’,利用人們貪圖利益、幻想暴富的心理,非法吸納社會資金,犯罪時間長、涉案地域廣、被騙人數多,如果資金鏈不斷,群眾一般不會報案,一旦案發,涉案資金便難以追回,給案件偵破帶來了難度。”蘭州市公安局政委黃大功說。 |
相關閱讀:
- [ 01-07]20世紀福克斯:警惕非法集資,安全禁區切勿擅闖
- [ 01-06]廈門一女老板非法集資近5億被判死緩 法官:樹立正確理財觀
- [ 12-30]廈門一女富豪集資詐騙四億判死緩 曾因詐騙罪入獄
- [ 12-30]“商界大腕”集資詐騙案宣判 富婆卷款4億被判死緩
- [ 12-29]一女子以資源開發、房地產為名非法集資8億被判刑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