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向陽紅09”船1月12日電(記者張旭東)在中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母船忙碌的后甲板,科考隊員都是一身與海同色的工作服,頭戴藍色安全帽,很難看出其中還有兩名女性。她們是張奕和趙晟婭,中國首批女潛航員學員,在經過兩年的專業培訓后,將成為中國首批女潛航員。 張奕和趙晟婭分別于1月10日和11日搭乘“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西南印度洋海底熱液區下潛。這是她們首次在海上下潛,主要工作是保障潛水器與母船水聲通信,觀察是否有障礙物并及時報告主駕駛,操作高清攝像頭跟蹤拍攝機械手和海底景象等。 張奕說:“之前見了很多‘蛟龍’號拍攝的高清視頻和照片,也想象了無數次海底景象,這次自己真正來到海底還是很激動,特別是在潛水器坐底的那一刻?!?/p> “在水下有10多個小時,但感覺過得很快,”趙晟婭說,“這次下潛學到了書本上永遠學不到的東西,包括駕駛技巧、機械手操作和心理等各方面。” 來自河北唐山的張奕是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來自河南安陽的趙晟婭是大連海事大學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兩人都是20多歲。 2013年10月,兩人從東北來到青島,經歷包括基礎知識、體能、幽閉測試等在內的8天嚴格選拔,最終從39名女性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首批女潛航員學員,到“蛟龍”號研制單位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學習“蛟龍”號構造、電氣、生命支持、機械等各方面知識。 兩位女學員去年6月第一次隨“蛟龍”號起航,進行實際操作培訓;并于去年10月再次登上“向陽紅09”船,開始為期120天的2014-2015年“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35航次)航程。 在船上,二人不僅要克服暈船等不適,還要負責潛水器設備的維修保養。她們還負責每次下潛視頻、照片整理和撰寫報告等,經常晚上10點多還在會議室加班,有時為了記錄一個取樣時間和坐標,要看四五個小時的“無聲電影”。 “自己學到的東西多了,這個航段承擔的任務也就更重了,每天都很充實,甚至看一部電影的時間都沒有,帶了跳繩也沒時間鍛煉,”趙晟婭說,“上個航段遇到問題是看老師解決,這兩個航段是參與問題的解決,比純粹看書學到的東西更多?!?/p> |
相關閱讀:
- [ 01-11]中國首名女潛航員學員下潛歸來
- [ 01-10]中國首名女潛航員學員搭乘“蛟龍”號下潛
- [ 11-26]“蛟龍號”迎首批女潛航員 將作為副駕駛作業
- [ 12-12]研二學生成我國首批女潛航員學員 “魔鬼式”選拔
- [ 11-30]中國首批女潛航員學員將亮相 均碩士學歷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