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還是留下來?
從上一輪油價大跌的經驗看,油價走低為中國石油企業走出去和引進資源提供了良機。
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初,由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那一輪油價下跌時,我國油企與俄羅斯、巴西、委內瑞拉等國家簽署了一系列油氣合作協議,海外并購也頻頻出手。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油價下跌,一些國家石油企業處境困難,中國企業應利用這個機會走出去,加快對海外石油資產的收購或者合作開發。
不過也有專家對走出去唱起“反調”。
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首席專家舒朝霞說,近年來我國企業在海外并購油氣企業后,一開始還不錯,但隨后往往被所在國以稅收、法律調整等多種方式加以束縛,風險加大,建議走出去應謹慎從事。
走出去還是留下來,這是個問題。
石油戰略儲備暗中大增?
趁低吸納,這是很多人面對低油價的第一反應。
中宇資訊分析師桑瀟認為,國家油價連續下挫,不但有助于國內節約進口石油成本,更重要的是為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的補充提供了契機。
國家統計局去年11月公布,我國國家石油儲備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包括舟山、鎮海、大連和黃島等4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的總儲備庫容為1640萬立方米,儲備原油1243萬噸。
根據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石油儲備中長期規劃》,2020年以前,我國將陸續建設國家石油儲備第二期、第三期項目,形成相當于100天石油凈進口量的儲備總規模,以進一步增強我國應對石油中斷風險的能力。
國際能源署規定的戰略石油儲備能力“安全線”,是相當于本國90天的凈石油進口量,而目前我國的石油戰略儲備工程,專家最樂觀估計也僅相當于60天左右的石油凈進口量,離“90天標準”尚有不小差距。
不過北京工商大學胡俞越認為,此次油價大跌,國際海運市場油船的運費價格也在快速上漲,其中從主要產油國到中國的運費上漲是主要原因,其他海運線路價格并未上漲,這說明中國在大幅度購買國際原油,中國原油的戰略儲備可能已超出原先預期。
油價持續降,消費稅跟著漲?
12日,2015年成品油首個調價窗口開啟,迎來史上最長的“十二連跌”,多個機構早已對此預測得妥妥的,但再次跟隨而來的成品油消費稅調整卻在很多人意料之外。
這次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稅率是自去年11月底以來連續第三次調整。進一步調整成品油消費稅政策,目的是抑制對傳統化石能源的過度消費,優化能源結構,鼓勵新能源發展,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其實,應對油價連續下跌,各國有各國的辦法。俄羅斯央行緊急加息,韓國表示要恢復內需增長,英國石油公司加速裁員。中國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稅率的辦法,是不是也可以算一種“國家策略”?
油價降,稅就漲,客觀上形成了一種“價稅聯動”機制。有人問,將來油價上去了,稅還會不會降下來啊?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朱青認為,因為成品油消費稅政策的實施并不是因為價格,因此并不是說油價漲了就要減稅,這是兩碼事。
增加稅率,會不會增加百姓的負擔啊?這就要分析了。開車的用油,消耗資源、對環境有影響,所以交稅;不開車的不交稅,也算是公平合理。
霧霾常有,不能不勾起人們對APEC藍的懷念。真希望國際油價大跌,最后能給中國“跌”出一個神清氣爽的好環境來。(新華社記者車玉明、崔潁、安蓓、陳煒偉、朱諸、劉開雄、劉雪)
- 2015-01-12油價迎來“十二跌” 成品油消費稅宣布再度上調
- 2015-01-12降價三遇調稅 成品油價格小幅降低
- 2015-01-12原油商預定超級油輪囤油 待油價反彈時收漁利
- 2015-01-12原油商預定超級油輪囤油 待油價反彈時收漁利
- 2015-01-12油價暴跌,頁巖油革命還能撐多久
- 2015-01-12成品油價將迎新年首跌 92號汽油再入“五元時代”
- 2015-01-11成品油價格將迎新年首跌 五元時代或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