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大地震已過去整整5年,在聯合國、非政府組織和國際社會的援助下,重建工作取得一定進展,但因資金嚴重匱乏、屢遭自然災害以及國內政治危機等因素影響,震后重建進程進展緩慢,困難重重。 2010年1月12日,海地發生7.3級強烈地震,造成約30萬人遇難、30多萬人受傷、100多萬人無家可歸,大部分基礎設施遭到破壞,經濟損失高達78億美元。 地震發生后,海地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重建計劃,并在國際社會的幫助下,修復了水電、通信、公路等一大批遭地震破壞的基礎設施。政府還啟動了災民安置房建設等計劃,使絕大部分災民得到了妥善安置,震后無家可歸者從2011年的100余萬人降至目前不到8萬人。 但是,重建進程也遭遇很多障礙。國際社會承諾的援助資金很大一部分迄今尚未兌現。加拿大更是以海地對救災款使用存在問題等為由,曾宣布停止對海地的資金援助。目前,對海地的關注度也已進入“疲勞期”,相關援助力度出現一定程度的減弱。外加受連年的颶風、水災以及霍亂等影響,海地震后重建工作進展非常緩慢。為此,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以及美洲國家組織等國際組織領導人在海地地震5周年之際再次呼吁國際社會加大對這個加勒比島國的援助。 與此同時,海地還經歷著政治和經濟的不穩定局面。由于政府和參議院對選舉法草案分歧嚴重,議會選舉自2011年以來被擱置至今。各黨派之間的政治紛爭錯綜復雜,社會治安問題突出,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不斷加深。海地首都太子港等地頻繁發生反政府暴力示威活動,造成部分基礎設施損壞和人員傷亡。洛朗·拉莫特被迫辭去總理職務后,示威者不依不饒,繼續要求馬爾泰利總統下臺。 海地的社會貧困狀況也非常嚴重。2014年海地經濟增長率僅為2.8%,未達到3.6%的預期目標。目前,仍有約有80%的國民處于極端貧困狀態,失業人數占全國人口的70%以上。 社會治安混亂、人民生活貧困,導致大量海地人偷渡到國外謀生。鄰國多米尼加是海地非法移民最多的國家。在多米尼加軍警近日開展的全國大規模搜捕行動中,共逮捕了1.33萬名海地非法移民。 盡管海地重建工作任重而道遠,但海地政府并未失去信心和希望。馬爾泰利總統12日在太子港出席地震5周年紀念活動時呼吁人民團結一致,共同應對目前面臨的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力量,重建美好的家園。 |
相關閱讀:
- [ 01-19]海地大地震遇難者人數可能超過20萬 更多
- [ 01-19]海地大地震遇難者或達20萬 政府管控瀕于癱瘓
- [ 01-14]海地大地震死傷慘重 各方展開救援(組圖)
- [ 01-14]國際紅十字會估計海地大地震或致300萬難民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