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input id="00ikk"><del id="00ikk"></del></input>
  • <bdo id="00ikk"></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bdo>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國內> 社會 > 正文

      烏蘭察布:從塞北邊城到生態屏障

      2015-01-13 20:55:42?石毅 皇甫美鮮 劉恒?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烏蘭察布霸王河一角

      在陰山上,人造的長城與天造的山脈幾乎合二為一,而在這兩個巨大的可視景觀背后,隱藏著一條不可見的農牧分界線,這條線隔開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存方式,即陰山以北的北方游牧民族和陰山以南的農耕民族。今天的烏蘭察布市恰好處于游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的交錯地帶。

      中國正北方 民族融合地

      烏蘭察布市,位于中國正北方,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處環渤海經濟區內,京津經濟帶與呼包經濟帶之間;東鄰首部北京,距河北省張家口市195公里,距北京市430公里;西接內蒙古自治區首府,距呼和浩特市不足150公里,距包頭市304公里;西倚山西省,距煤都大同市143公里,北與二連口岸相連,距二連浩特市347公里,并與蒙古國接壤。

      烏蘭察布市,前稱烏蘭察布盟,為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級行政區域的專用名稱。“烏蘭”蒙古語“紅色”之意,“察布”蒙古語“山的兩翼高地”之意,“盟”是蒙古語“楚古拉干”(聚會)的漢譯詞。

      據《綏遠通志》記載,烏蘭察布得于蒙語烏蘭察布一詞,即為紅山口之意。紅山口在歸綏(今呼和浩特市)東北25公里的大青山腳下,歷史上為重要軍事要塞。所轄六個部落旗于一定時間常常會盟于烏蘭察布一地,接受清廷派來的欽差大臣的檢閱和聽取皇帝的詔命,將會合處的地名冠之為盟。清天聰六年(公元1633年),四子王部落,烏拉特前、中、后三旗、茂明安部落、喀爾喀右翼部落(即達爾罕旗)等6個部落首次會盟于烏蘭察布,故有了烏蘭察布盟之稱。這一名稱從清代一直沿用到撤盟劃市。

      烏蘭察布自古以來就是北方各兄弟民族雜居的地方,他們用辛勤的汗水,共同創造了這里的文明。

      遠古時期,烏蘭察布市山地“森林極盛”,故《史記》謂居此之民族為“林胡”。秦漢以來,到17世紀末一直還是山西木材的供給地之一。據史料記載,歷史上這里曾是“草過于馬背,擇水而棲,擇沃而耕,水草肥美”的優良牧場。“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正是當時烏蘭察布草原風光的真實寫照。

      烏蘭察布歷史悠久,文物古跡薈萃。這里,出土過具有重大科研價值,距今900余年仍保存完好的契丹女尸;有成吉思汗三太子窩闊臺創業的事跡;還有解放戰爭時期軍調三人談判小組代表駐地(集寧橋西)、老虎山革命烈士紀念碑等。

      我國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記載了今內蒙古陰山一帶巖石上有“馬鹿之跡”,即巖畫。烏蘭察布巖畫是中國北方草原巖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四子王旗查干哈夏圖巖畫、畢其格圖溝巖文巖畫、敖特奇溝巖畫,察右后旗三井泉巖畫,察右后旗八號地巖文巖畫等。這些巖畫最早創作于1萬年前,最近的也有數百年歷史。

      烏蘭察布境內有豐富的長城遺址,有趙長城、秦長城、漢長城、北魏長城、金長城(金界壕)和明長城等。戰國時,烏蘭察布區域大部分是趙國和匈奴的領地。趙國為了防御匈奴和鄰國的侵擾,在這里修筑長城。趙長城遺址長約170公里,在卓資縣境內保存得較好。古老的趙長城不僅是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萬里長城的母體部分。烏蘭察布市境內的長城遺址最明顯的是明長城,有“主邊”和“次邊”之分。目前,豐鎮市、涼城縣與山西省交界處的明長城遺址保存較好。

      蒙古帝國時期,烏蘭察布一帶曾經是蒙古鐵騎挺進中原的前沿,汪古部在這里為蒙元帝國的建立和統一立下顯著功勛。在元朝的建立過程中,烏蘭察布草原還曾是蒙古汗國的軍事指揮中心。成吉思汗三子窩闊臺曾經把九十九泉作為前沿指揮所,還在這里避暑消夏。如今,在輝騰錫勒草原還有窩闊臺屯兵北伐時的兵器庫和點將臺遺址。在四子王旗有氣勢壯觀的元代罕烏拉敖包遺址群,堪稱世界敖包遺址群之最。元朝將烏蘭察布草原劃為元朝的腹里之地,直屬于中書省,并將此地區提格,建有德寧路、凈州路、集寧路。還建立了10多座城鎮,興辦孔廟。在凈州路、集寧路發現的“文宣王廟碑”就有三塊,其中一塊立于集寧老虎山公園的山上。當時這里,草原生態得以恢復,畜牧業和農業都得到穩定發展。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進一步加強,人們長期雜居,互通婚姻,出現了民族大融合。

      元代集寧路古城遺址位于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鄉土城子村,曾是元朝重要的商貿中心,“南瓷北輸”的主干線,后毀于戰爭。元代集寧路古城遺址被列為2003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古城遺址中出土有七大窯系的瓷器,還出土了6件元代青花高足杯,是非常珍稀的文物,轟動了考古界。

      明清時期,察哈爾部、杜爾伯特部、漢人、滿人等都向烏蘭察布草原涌來,烏蘭察布地區成為多民族共有的家園。

      抗日戰爭中,我軍建立的抗日根據地和在全盟境內開展的敵后游擊戰,更使這里名揚四海;解放戰爭中,著名的集寧戰役,就發生在今烏蘭察布市市府所在地集寧區。

      我國近代史上曾發生了3次移民潮,即“闖關東”、“走西口”和“下南洋”。從明朝中期到民國初年,晉西北一帶由于自然環境惡劣,人民生活貧困,無數人背井離鄉來到口外的包頭、歸化(呼和浩特)、烏蘭察布等地經商、謀生,這種移民活動被稱為“走西口”。這其中,山西人最多也最為成功,他們不僅打通了中原腹地與內蒙古草原的經濟文化通道,帶動了這一地區的繁榮和發展,也使晉商文化在近代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走西口”的移民潮中,烏蘭察布地區占有重要的地位。

      建設宜居新城 打造綠色名片

      2003年12月1日,國務院批準烏蘭察布盟撒盟設市,成立烏蘭察布市。全市現轄察右前旗、察右后旗、察右中旗、四子王旗、卓資縣、興和縣、涼城縣、商都縣、化德縣、豐鎮市、集寧區等十一個旗縣市區。

      然而“地下無寶,地上無草”曾是烏蘭察布市的真實寫照。“貧窮不會落地生根!”2011年8月,在該市黨代會上,市委書記王學豐擲地有聲地說,要發展就必須破除“唯條件、資源、政策”論,解放思想,大膽進取。

      烏蘭察布新一屆領導班子審視市情,緊盯區位交通優勢,變非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把發展定位為國家重要的新型能源產業基地之一,內蒙古西部對接京津冀的交通、物流樞紐及區域性中心城市。然而市政府所在地—集寧城區面積僅有36平方公里,要實現這一目標,放大區位交通優勢發展商貿物流,必須突破原有的“迷你”小城,拉大城市框架,集寧區和察右前旗平地泉組成了面積達144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區。

      如何吸引投資者?烏蘭察布市大力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環境,以“三山兩河”為重點,打造城市綠色名片。

      圍繞自治區建設草原旅游休閑度假中心的發展思路,烏蘭察布市根據市情,提出要把旅游業打造成內蒙古旅游的前沿門戶及首都的養生之地的發展戰略,建設全面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草原觀光休閑度假基地核心區,推進“一心兩翼三大景區”建設,打響“吉祥草原、避暑勝地”品牌,深入挖掘察哈爾文化、草原文化、紅色文化資源,加快建設一批文化旅游名城名鎮名村。

      針對旅游基礎設施落后的實際,該市加大了投入,2013年旅游景區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億元,較上年翻了一番,修通旅游公路181公里。2014年繼續強化旅游產業基礎建設,加快建設四子王旗大紅山旅游公路、武川至格根塔拉公路、興和縣至蘇木山旅游公路、科布爾至卓資縣公路,民航集寧支線機場、京呼高鐵等都在建設中,交通的便捷為游人提供了更多出行選擇。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借力迅速做大旅游業。2011年引入的內蒙古恒信精工投資有限公司,投資100億元建設集寧現代物流園區。在產業布局上,從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的皮革業入手,投資12億元,建成我國北方目前最大、最專業的皮革銷售集散地——集寧國際皮革城,并被全國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為4A級旅游景區。

      如今,“草原皮都·烏蘭察布”,這條在央視等多家重量級媒體黃金時段連續播出2年的廣告形象片,使烏蘭察布遼闊美麗的草原、涼爽氣候、干凈的空氣、獨特的人文以及生態宜居城市形象被全國人民知曉。

      招商引資與項目建設進展也呈爆發態勢。卓資紅召、察右中旗輝騰錫勒草原景區、察右后旗察哈爾火山草原、元代集寧路遺址文化產業園、前旗黃旗海濕地等重點項目簽約額達30億元。

      烏蘭察布是草原觀光、體驗蒙古族風情的絕佳去處。以烏蘭察布市為中心,可以東西南北四面去游覽遍布內蒙古的文物古跡。

      夏秋季節,烏蘭察布大草原藍天白云、綠草茸茸、牛羊遍地、駿馬奔馳、氈包點點,如蓮花般的蒙古包里酒歌悠揚、肉奶飄香,服飾獨特、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姑娘會向游客獻上祝福的哈達、美酒。

      “我來烏蘭察布還是20世紀90年代初,十幾年間,烏蘭察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空氣清新,環境優美,交通便利,透射出一種自然美的韻味,這些是北京所比不了的,以后還會和朋友經常來。”北京自駕車友李先生由衷地說。

      構建“長城金三角” 抱團融入京津冀

      烏蘭察布市屬呼包銀經濟區和京津唐經濟帶的結合部,區位優越,是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城市、自治區東進西出的“橋頭堡”、北開南聯的交匯點,是連接東北、華北、西北三大經濟區的交通樞紐,是內蒙古距離首都最近的地區之一,也是首都通往西北地區乃至俄蒙、歐盟的重要陸路交通樞紐。

      在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深入破題、區域合作蓬勃推進、京津冀一體化全面啟動、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加快構建的利好背景下,烏蘭察布又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期和黃金發展期。

      目前,由烏蘭察布牽頭,協同大同、張家口,面對面商討修訂的建設“烏大張”經濟合作區框架協議已達成,并第一次以政府協議的形式,對合作予以制度化和規范化,擬在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安全聯防聯控、現代農牧業、工業產業、區域旅游、區域內貿易、現代化物流、科技交流、應急協同機制、水務合作和信息平臺合作共十一個領域展開合作,攜手結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區域經濟體。

      隨著烏大張三地深度合作的全面開啟,烏蘭察布、大同、張家口已開始聯手發力,“抱團”融入京津冀經濟圈。目前三地合作已正式進入“黨政推動、市場帶動、民間聯動”的區域一體化進程,蒙晉冀(烏大張)長城金三角經濟合作區的版圖也越來越清晰。

      烏蘭察布市旅游局局長秦斌說:“烏蘭察布市、大同市與張家口市同處于蒙晉冀三省交匯處,地緣相連,自然條件相似,人文習俗相近,商旅相通,歷史上一直保持著密切聯系和交往。隨著晉冀蒙長城‘金三角’區域合作機制的建立,將方便三市旅游資源互通有無,游客、產品、服務等緊密聯系,市內31家旅游景區、酒店及旅行社組成了旅游聯盟,并與北京、天津、太原等周邊旅行社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開拓3地旅游市場。”

      在2013年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發布的全國十佳食品安全城市,烏蘭察布市在全國358個地級市中脫穎而出,成為自治區唯一進入“全國十佳食品安全城市”的地區,為打造草原和民族特色的食品安全文化提供了品牌支撐。近年來這個市充分發揮氣候優勢,大力發展冷涼蔬菜,借力京蒙合作機遇,推動高品質綠色無公害冷涼蔬菜進入北京市場,目前,北京市場的馬鈴薯70%來自該市。

      隨著綠色、原生態概念的深入人心,農家游成為城市游客親近自然、返璞歸真的新選擇。該市旅游局瞄準市場,大力扶持化德縣恒利綠色生態莊園、商都縣德立海生態莊園、察右后旗巴音淖爾農家樂及各地草莓種植園等一批高A級農牧業休閑文化旅游點建設,令游客感受到“全國十佳食品安全城市”的綠色、無污染美食,在田間地頭體會種植、采摘、收獲的喜悅。

      作為我國最大的馬鈴薯產區,烏蘭察布被譽為“中國薯都”;這里是我國神舟系列飛船的主著陸地,故稱“神舟家園”;這里是服務首都的清潔能源生產輸出基地,其風力資源豐富,被譽為“空中三峽”……一個個綠色的名片交相輝映,構成了中國北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石毅皇甫美鮮 劉恒)

      風沙之城的綠色蛻變

        烏蘭察布市集寧區白泉山

      從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驅車向東120公里,矗立著一座生態新城——烏蘭察布。夏日里,駛入烏蘭察布境內,道路兩側延綿不斷的綠色,令人心曠神怡;進入市區,星羅棋布的廣場、公園,花團錦簇,大街小巷到處是一片又一片的綠,讓你仿佛置身南國,卻有陣陣涼風告訴你這本是北疆。

      同是這片土地,10年前還是另一番景象。每到春天,這里如同一個巨大的“鼓風機”,遮天蔽日的沙塵吹得人睜不開眼。當地人戲謔,“一場風由春刮到冬”,生態環境之惡劣可見一斑。

      如今,烏蘭察布的生態環境已發生了脫胎巨變。全市森林覆蓋率由2000年的8.36%,提高到2013年的22.66%。2012年被列入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市,市府所在地集寧區2010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評為“全國綠化模范縣”,2012年被評為自治區園林城市。

      這巨變得益于烏蘭察布人對環境改善的孜孜以求,得益于他們對生態建設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

      “整體遏制,局部好轉”的歷史性轉變

      烏蘭察布橫跨“三北”地區,是京津晉冀進入內蒙古的“門戶”。特殊的地理區位,賦予了其為京津地區阻沙源、擋風源、保水源的特殊使命。

      為了這份使命與擔當,烏蘭察布從20世紀90年代起就拉啟了生態建設的大帷幕。

      習近平總書記來內蒙古考察時對內蒙古提出的“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的時代要求,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中打造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的愿景,更加堅定了烏蘭察布“生態立市”的信心。

      5.5萬平方公里熱土上,掀起生態建設熱潮。

      通過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國家重點生態治理工程的實施,以及通道綠化、城區綠化、村屯廠礦園區等重點區域綠化工程的實施,今天的烏蘭察布甩掉了“地上無草”的帽子,展現了生態建設和林業發展的全新面貌:

      ——累計完成國家重點生態工程2042萬畝,其中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完成1557萬畝,累計退耕359萬畝,天然林保護工程完成126萬畝。

      ——先后投入綠化資金150億元用于公路兩側、城鎮周邊、村屯和廠礦園區等重點區域綠化,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全市生態建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全市森林資源面積不斷增加,森林覆蓋率達到22.66%,活立木總蓄積量達1090萬立方米。

      市林業局局長劉治民說,大面積植樹造林,達到了防風固沙、涵養水源、凈化空氣的目的,全市局部地區生態惡化的趨勢得到有效緩解,實現了“整體遏制,局部好轉”的歷史性轉變。

      一幕幕生態建設大戲輪番上演

      提起集寧區白泉山生態公園,已在這里生活了30年的市民賀梅花感嘆不已。

      過去白泉山,是一處亂石林立、垃圾遍地的荒山。“現在你看看,綠樹成蔭、亭臺掩映、鳥語花香,我天天晚上都來這里散步,呼吸新鮮空氣。”

      市園林局負責人介紹,經過幾年的精心治理,白泉山已成為一個巨大的城市“綠肺”和“氧吧”。2010年開始建設以來,占地7萬平方公里的生態公園中,已栽植各類樹木300多萬株,實現了春夏有花,秋季有果,四季常綠景觀。今天,登上公園新建的觀景樓望去,滿目盡綠。

      同樣啟動于2010年的霸王河生態景觀工程,為中心城區打造了一處長14公里、寬300米的水域景觀帶,兩岸綠化帶寬700米、綠化面積650萬平方米。一度成了臭水溝的霸王河,如今波光粼粼、鳥語花香,為這座城市增添了幾分靈氣。

      中心城區集寧區加大以“三山兩河”為重點的生態景觀建設力度,推進城市綠化建設,做好“山、水、綠”三篇文章,不斷提高城市綠化水平,提升城市品位和檔次,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到2013年底,城市綠化覆蓋率39%,綠地率35.9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35平方米。

      化德縣實施了造林綠化“1234588”工程,推進省際大通道綠化,西山森林公園及東林場森林公園景觀建設,向陽綠化基地、縣級義務植樹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三大綠化基地建設,城區四大出口綠化,實施綠化工程進村莊、進社區、進園區、進機關、進學校及城鎮“八街八路”綠化工程。2014年完成人工造林3.36萬畝,栽植各類苗木5800多萬株;各鄉鎮都建起了1處不低于1200畝的鄉級義務植樹基地。

      興和縣在城區綠化上,處處體現著建設園林城鎮的理念。推進了以城區道路為框架、街心小公園為點綴的街景綠化工程,以黃花梁生態園為輻射的景觀綠化和規模綠地建設工程,以前、后河為核心的濱河景區綠化建設工程,以景觀大道為軸心、兩翼為主體的迎賓公園建設工程,城區變綠了更變美了。 2012至2013兩年間該縣就建成城區綠化項目十余項,投資2.6億元。

      涼城縣通過大力推進山區生態綠化綜合治理工程、加大義務植樹力度等一系列綠化措施造林綠化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到2013年底全縣林業用地面積達到267.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1.09%,林草覆蓋率61.8%,活立木總蓄積達到198.62萬立方米,位居全市第一。

      每個旗縣都建成了1處萬畝義務植樹基地和萬畝生態公園,涌現出像商都縣軍民共建義務植樹基地、北京軍區集寧義務植樹基地、卓資縣九曲山生態公園、涼城縣猴山生態公園、化德縣西山公園等一大批典型生態基地。生態建設范圍之廣,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不懈努力換得豐碩果實

      談到植樹造林的艱辛,市林業局總工程師張建功深有感觸。

      特殊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注定了烏蘭察布植樹造林的困難。如今這漫山遍野的綠,背后是多少林業科技人員和廣大干部群眾的汗水和努力。

      這個十年九旱的地方,年平均降雨量不足300毫米。風大、干燥,先天不良的氣候條件,使抵御災害成為這里植樹造林中必須考慮的因素。在這里栽樹,稍大一點的苗木都需要四面搭放支護架,有的還要蓋上防護罩。

      這樣的條件,無形中增加了這里樹木管養的成本,使這里的每一棵樹都變得“精貴”,植樹的人也分外的操心受累。但烏蘭察布人不畏難,也不怕苦,硬是把這個荒蕪的地方,打造成了綠色的海洋。

      為了保證成活率。林業科技人員也用了不少心思。他們結合當地實際,先后引進推廣了應用坐水栽植、樹盤覆膜、大苗浸泡48小時以上、小苗蘸泥漿、針葉樹容器苗造林、應用生根粉、保水劑等新技術、新材料,提高苗木成活率。

      卓有成效的生態建設為廣大農牧民帶來了經濟效益。連年的生態建設使全市有800多萬畝檸條可利用,近年來察右后旗、察右中旗、四子王旗等地結合檸條平茬復壯項目引進企業進行檸條精深加工,為禁牧舍飼提供飼草來源。

      各地利用林地優勢,發展林下養殖業,化德縣、豐鎮市、察右中旗在退耕地內搞柴雞、貴妃雞、珍珠雞、鴻雁等林下特種養殖業,全市已發展10余家養殖場,養殖禽類30000余頭。豐鎮、涼城、前旗、卓資種植日光溫室櫻桃、樹莓、油桃等設施林業3100畝,將林產業延伸到高效農業領域。

      宜居、宜游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宜商的效應。據統計,2014年1至9月,該市共接待各地游客600萬人次,旅游收入達54億元。集寧區更是成了商家青睞的“香餑餑”,一些著名商業連鎖企業如肯德基、紅星美凱龍、維多利等紛紛搶灘。(烏云夫)

      “烏大張”筑夢“金三角”

      在內蒙古東西狹長的版圖上,西有呼包鄂金三角,東有錫赤通、阿海滿經濟區,位于中部的烏蘭察布是全區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的地區之一。長期以來,產業結構單一、經濟社會建設實力不足和城市發展的被邊緣化,成為制約烏蘭察布實現跨越發展的瓶頸問題。

      當渴望沖破“瓶頸”實現跨越發展的烏蘭察布人再一次翻開地圖,直線距離不足兩百公里的烏蘭察布市、大同市和張家口市,在京津冀經濟圈和呼包銀榆經濟圈之間的三角地帶上赫然凸顯,并在區域合作蓬勃推進、京津冀一體化全面啟動的利好背景下,正由一條攜手發展的“金線”清晰相連。

      一個區域萌生一個契機

      “烏大張”三市區域面積10.6萬平方公里,共轄42個旗縣市區,總人口1078.8萬人。從雁門、代群到張垣特區再到察哈爾特區,特殊的歷史背景、地理位置和民族構成使三市人民的血脈里融合了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綿延雄偉的長城構筑起三市人民共同的價值觀。

      “烏大張”三市同屬能源礦產富集區和生態功能區,有著極為相似的資源稟賦和較強的產業互補性。在能源產業方面,大同是“中國煤都”,煤炭生產輸出占有很大份額;烏蘭察布是自治區和國家重要的能源輸出基地,是“西電東送”的橋頭堡;張家口則正處于華北較大的電力負荷中心,三地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上下游能源產業鏈條。

      在產業轉移方面,大同近年來加大了煤炭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正從“中國煤都”向“太陽能之城”轉移;張家口因距離北京較近,是國家治理霧霾重點城市之一,工業項目發展受到一定限制,急需進行產業轉移;烏蘭察布目前在園區平臺建設、電價、土地、投融資等方面已是內蒙古地區最優惠的城市之一,被列入國家區域性承接產業轉移規劃,對于承接大同、張家口地區煤化工、煤炭儲配、機械制造等產業項目具備成熟的發展條件。

      直面如此利好條件,一個聯手發力、抱團“突圍”的想法在烏蘭察布的決策層日漸成熟:充分發揮三地地緣相鄰、生態相同、習俗相近、商旅相通、產業互補的有利條件,大力推進地區間基礎設施相連相通、產業發展互補互促、資源要素對接對流、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商貿旅游互聯互通,著力打造高效聯動、各具特色、協調發展的經濟社會合作體,努力增強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聯手推動“烏大張”長城金三角經濟合作區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功能區、協作區,并設法讓其上升為國家戰略。

      一種想法達成一種默契

      有“想法”就會努力尋“辦法”。一時間,有著同樣想法的“烏大張”三地在發展“金線”的牽引下,有了抱團突圍的默契。

      依傍著這一“默契”,烏蘭察布決策層率先倡議聯手大同、張家口共筑長城金三角,全力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個跳出”和“守望相助、團結奮斗”指示精神的重大舉措,是深入落實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思路,增強區域整體實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重大戰略,同時更是“烏大張”三地深度融入京津冀和“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最佳戰略選擇。

      2014年8月18日至19日,蒙晉冀(烏大張)長城金三角合作區首屆聯席會議在烏蘭察布隆重召開,會上簽署了《蒙晉冀(烏大張)長城金三角合作區建設協議》和五個專項合作協議,并特邀專家做了專題講座。以此次會議為節點,三地合作正式進入“黨政推動、市場帶動、民間聯動”的區域一體化進程。

      區域合作必須產業先行。隨著各協議的相繼簽署并加緊實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烏大張”區域項目合作正迅速鋪開。截至目前,三地合作項目已達100多個。同時“烏大張”三地聯手共建綠色蔬菜基地的工作已開始實施,三地所有種植養殖大戶、龍頭企業的信息正在匯總梳理,圍繞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全方位市場開拓等環節,三地各相關企業在政府的積極助推下,正在加緊探索多種合作模式并大膽嘗試,一個綠色農畜產品加工輸出基地建設“聯盟”正一步步結成。

      一個夢想使三地成為一體

      隨著“烏大張”經濟合作區的建設,110國道興和段至張家口交界處等10多處“斷頭路”被同時列入規劃,三地分頭施工,共同建設。同時,三地將進一步加強區域內部交通銜接,一方面完善省際通道、國道,另一方面暢通對外交通樞紐,加快大張、集張城際軌道和高鐵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切實推進烏蘭察布、大同、張家口三地路網的對接,真正實現三地交通的互聯互通。此外,隨著新機場在集寧區的落戶,“老鄰居”大同和張家口也正在把觸角延伸到這里。

      “烏大張”一體化交通方案顯示,到2030年,三地主要城市的高鐵、高速公路、機場將共同構建起一個立體、大域量的區域交通體系,形成兩個小時公路交通圈和一個小時高鐵交通圈,坐火車從烏蘭察布到北京的時間也將由目前的4個多小時縮短至1個多小時。

      道路建設不僅可以拉近城市之間的距離,更會讓多個產業互動起來,而最先“動起來”的往往是旅游業。

      烏蘭察布、大同、張家口已完成了三地旅游產業對接,簽訂了框架協議,并舉辦了首屆蒙晉冀(烏大張)長城金三角區域旅游合作聯席會議。目前,三地聯手,擬將集寧區“三山兩河”生態游、涼城岱海環湖游、察右中旗黃花溝草原游、察右后旗火山游和大同市的云岡石窟、華嚴寺以及張家口的桑洋河谷、大境門風光游精心整合,讓30多個最佳景點共處一條精品線路,并在蒙晉冀(烏大張)長城金三角合作區首屆聯席會議上推出“旅游一卡通”,屆時,游客不僅可以一張通票游三地,同時還能全程享受住宿、餐飲等多項優惠服務。

      隨著同城待遇、醫保支持、聯合培訓等優惠政策的陸續出臺,加之異地就醫、就業、社保、養老、教育等民生“門檻”被逐步打破,可以預想,一個共享共建的幸福圈,將在“烏大張”三地的共同努力下實現完美“閉合”。(李秀珍)

      到草原吸氧 讓心情放飛

        察右前旗大淖爾

      烏蘭察布是20世紀我國第一批對外旅游目的地,這里四季分明,春如地毯般輕柔,夏如少女般秀麗,秋季如金色海洋,冬季則銀裝素裹。

      烏蘭察布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南依山西,西接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北靠邊境口岸城市二連浩特,車程都在1-3小時。京藏高速(G6)和京新高速(G7)以及國道110、208高速橫貫烏蘭察布草原,公路、鐵路線縱橫成網。正在建設的呼市——北京高鐵建成通車后,從北京到烏蘭察布只需1小時就可到達。

      烏蘭察布大草原是國家級避暑勝地,夏季平均溫度18度。在這里,可去看藍天白云,信步于青青草場,與愛人相會于月夜敖包或去數那蒼穹里的星星,酷熱、喧囂、壓抑、郁悶的心情一掃而光。歷史上北魏太祖皇帝拓跋珪、元太宗窩闊臺、清康熙帝玄燁等眾多名人都曾在這片草原上休閑養生、消夏避暑,留下史跡。

      流傳千古的北魏民歌《剌勒川》“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描述的就是烏蘭察布大草原。如今的烏蘭察布作為草原地質博物館依舊形態百異:這里有綠草如茵、鮮花似錦的高山草甸草原,有簇絨地毯般的典型草原,有3萬年前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草原,有干旱和半干旱草原和戈壁草原。“到草原吸氧,讓心情放飛”越來越成為時尚。遙遠的蒙古長調和悠揚的馬頭琴為游客講述著草原的故事,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品嘗舌尖上的草原。

      在被譽為“塞外天湖”的4A級岱海溫泉旅游區和4A級察爾湖景區,游客可以戲水沖浪、沐浴溫泉,放松身心,品嘗當地綠色有機特色小吃;素有“天然氧吧”之稱的4A級蘇木山森林公園,是游客登山靜養呼吸負氧離子的絕好去處;在“草原富士山”—察哈爾火山地質公園,可同時欣賞草原地質奇貌、領略人文自然景觀、體驗察哈爾民俗風情。

      當游客步入烏蘭察布,就穿越了草原游牧民族與中原農耕民族碰撞融合發展的燦爛文明史;來到烏蘭察布,能重溫從長城到邊塞金戈鐵馬的歷史;當憑吊被評為“200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元代集寧路遺址時,會感嘆曾經承連歐亞古代茶絲貿易商旅要道的輝煌;還可去參觀受到毛主席高度關注的、震驚中外的集寧戰役紀念館,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

      來烏蘭察布吃得放心、住得舒心。這里的特產如莜面、蕎面、馬鈴薯、冷涼蔬菜、雜糧等都是綠色保健營養食品;全市8家四星級酒店可以滿足各種會議的要求,而價格卻不到同類城市標準的二分之一;交通便捷選擇余地大,成本低;每年7月25-31日的內蒙古草原旅游那達慕大會、蒙古族傳統祭敖包、中國集寧國際皮草節、岱海滑雪節等特色節慶可體驗不一樣的風情;北方最大皮革交易中心—集寧國際皮革城可滿足豪購皮草的欲望。這就是讓人著迷、令人向往的烏蘭察布。(劉恒)

      沉醉于輝騰錫勒草原

        輝騰錫勒風電場 方忠達 攝

      輝騰錫勒是蒙語,漢意寒冷的高原,或冷坡。輝騰錫勒草原位于內蒙古中部的烏蘭察布草原腹地,是典型的高山草原地形。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總面積600多平方公里。由于地形的特殊,這里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兩崖壁立,蜿蜒伸展。

      輝騰錫勒草原上有一條很深的溝,以絢爛的黃花聞名,故又名稱黃花溝,溝里有小河流水,溝兩邊山石嶙峋,呈各樣形態。

      輝騰錫勒草原冬季寒冷,夏季涼爽,平均最高溫度為18℃。每年五月至九月,這里鮮花遍地,成為花的海洋。這里屬于典型的高山草甸型草原,地處陰山北脈、大青山東段,系第四紀冰川的典型地質遺存,地質構造復雜多元,山林間遍布的火山巖距今已有一億年的歷史,地形地貌素有“大青山地質博物館”之稱,這里環境氣候獨特,有“六月雪、三伏天”等天象奇觀,是不可多得的塞外避暑旅游勝地。

      每當盛夏,一望無際的黃花溝草原上鮮花似錦,絢爛奪目,遍地的黃花與淡藍的胡麻、潔白的百合、嫩粉色的五彩石竹、黃燦燦的金蓮花、紅艷艷的山丹丹花等上百種各色鮮花爭奇斗艷,構成了黃花溝這片獨一無二的“神奇百草園”。

      輝騰錫勒草原上天然湖泊星羅棋布,曾有“九十九泉”之稱。據當地傳說,九十九泉之水天旱不減不降,天澇不增不溢,平靜得像一面鏡子。九十九泉名氣很大,歷史上多位皇帝曾在這里留下足跡。《魏書·太祖本紀》載,“(天賜三年)八月甲辰,(太祖拓跋珪)行幸犲山宮,遂至青牛山。丙辰,西登武要北原,觀九十九泉,造石亭,遂之石漠。”

      成吉思汗第三子,元太宗窩闊臺曾把黃花溝作為前沿指揮所,至今黃花溝還留存有窩闊臺屯兵北伐時的兵器庫和點將臺遺址。一排排矗立在草原沃野中的蘇魯錠代表著蒙古族心中至高無上的戰神,重現著當年大汗揮刀戰的神圣與威儀。

      在輝騰錫勒草原上,奇峰巨石、山巒秀頎、森林茂密、古柏參天,蓊郁蒼翠的怪柳林與白樺林造就了獨特、靜謐、幽深的黃花溝草原奇觀。哪怕是秋意深至,也能帶給您如童話國度般的美麗感受。

      “神蔥嶺”、“雙駝峰”、“臥龍峰”、“佛手山”、“神龜嶺”、“掛瀑崖”、“仙人洞”、“三疊泉”、“一鏡天”、“木魚臺”等天然景觀讓游客在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余,也能猶然聆聽到它們訴說的一個個動人心弦的神話故事。這里不僅天象奇特,更是觀賞壯美流星雨的寧謐圣地,浩瀚無際的草原星空讓夜空中的萬般奇觀更加神秘莫測。

      作為全亞洲最大的風電之都,矗立在沃野中的上千臺風力發電車也構成了輝騰錫勒草原上一道獨一無二的風景線,與高山草原上的日出日落一起,形成一幅壯麗的草原天宮圖。

      輝騰錫勒草原歷史悠久,文化昌盛,這里有諸多戰國和秦朝時期的古長城遺址。行走山林之間,仿佛猶聽昔日金戈鐵馬、嘶聲長嘯;駐足峭崖之巔,恰似猶覽當年雄關漫道,氣壯山河。在草原的山間,還掩映著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眾多巖畫,在酈道元的《水經注》中也有記載。

      敖包文化是蒙古族的精神家園。輝騰錫勒草原每年都舉行盛大的祭敖包活動,以祈求風調雨順、四季平安。

      在這片神秘多姿的高山草原,可以觀草原風光,睹地質奇觀,品民族風情,賞蒙古長調……(石毅)

      卓資山熏雞

      卓資山熏雞是內蒙古中西部地區傳統名食,制作加工有近百年的歷史,是全國三大名雞之一。

      卓資山熏雞用當地飼養的草雞加多種調味料,經煮、煙熏而成。是內蒙古自治區久負盛名的名牌產品,具有較高的知名度,以其個大體肥、色澤紅潤、味道鮮美、肉質細嫩而聞名于華北各省、長城內外。

      卓資山熏雞的生產和加工,還要追溯到百年前。由于這一帶的雞個大肉嫩,早在上世紀初,人們就開始將其加工成鹵雞出售。當時,卓資山鎮里僅有三四戶人家加工鹵雞,只是向周圍村鎮和來往于平綏鐵路的客運列車出售。但是,由于工藝簡單,味道一般,遠遠談不上什么名氣。

      直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河北宣化的李珍和北京的張蘭太兩師傅來卓資山鎮開了熏雞鋪。兩位師傅取定縣熏雞和當地鹵雞之長,經過長期摸索,創造了卓資山熏雞獨特的制作工藝,其特點為紅潤、酥嫩、鮮美,色、香、味皆佳。卓資山鹵雞由于味道、色澤方面都明顯不如熏雞,所以,熏雞在市場上迅速取代了鹵雞,知名度和銷售量同樣是與日俱增。

      1956年在全國熟食制品展覽會上,卓資山熏雞與山東德州扒雞、河南道口燒雞并列地方禽制品之榜首,被譽為中國的“三雞”。1986年卓資山熏雞被內蒙古自治區評為名優產品,1989年又在全國熟制品評比會上獲“優秀產品”稱號……

      隨著生產技術的日臻完善,20世紀40年代開始,卓資山熏雞走向了中原地區。由京包、包蘭、包太等幾條途經卓資山的鐵路線將令人垂涎欲滴的卓資山熏雞帶到了全國各地。

      相傳,有一個叫李三的山東人乘坐火車返回故鄉時,由于沒有什么其他禮物可以送給故鄉的親朋好友們,于是在途經卓資山火車站時,買了20只熏雞,由于整個行程2000余里,歷時將近一個星期,所以他擔心在盛夏酷暑中這些熏雞會壞掉,但回到家鄉時,他卻驚奇地發現這20只熏雞依然香氣四溢。從此,李三成為卓資山熏雞的義務宣傳員。

      正是因為卓資山熏雞的風味獨特與攜帶方便,使其在全國的知名度逐步上升。(石毅)

      烏蘭察布賦

      石毅

      塞外漠北,有明珠也,維烏蘭察布。俯黃河,倚長城;托幽燕;拄太行。攬日月之精華,鐘造化之神秀。邊疆故地,塞外新府;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民風淳樸,物產豐富。

      宇宙混沌方開,陰陽乾坤初定。是時,斯地古陸,矗茫茫汪洋之中,覽滾滾波濤之壯。滄海桑田,星移斗轉。造物一念,斯地遂成。戰國趙地,匈奴故土;先秦置郡,北魏設都。融諸族,匯萬姓。造化無言,情自深切。年淹代久,積漸自雄,良有以也。

      千年古地,文化昌盛。胡服騎射,武靈創舉;明妃出塞,夷夏福音;太宗纛起,繼天驕之偉業;北魏開國,展英雄之豪情。老虎山巍峨,鐵馬雄風依舊;集寧路富庶,商賈旅客云集。滄桑歲月,前朝遺跡,盡顯風流。

      舊時月下,環岱海群落,園子溝窯洞,綿延千秋。游牧農耕,蒙情漢俗,同生共濟,水乳交融。民間藝術,原生文化,鮮活新穎,引人注目。馬頭琴悠揚婉轉,馬奶酒醇香甘洌。察哈爾婚禮,精彩紛呈,草原風情,鄉野氣息,歌舞歡騰,內涵豐厚;東路二人臺感情奔放,旋律熱情,節奏明快,語言質樸,句法整齊,鄉音土語,山野風味,風格獨特,久盛不衰。蒙漢文化之精粹,烏蘭察布之獨有。

      覽乎浩浩縱橫,風水寶地。寥寥長風寄,雄渾絕太古。千里寶地,一方熱土,東接冀北,西連首府,南達晉中,北望陰山;四旗之轄,五縣之統,集寧舊嘴,豐鎮古都;山地森森,沃野茫茫。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風吹草低,牛羊肥壯。老虎山頭,松林疊錦;杜爾伯特,神州家園;卓資熏雞,聞名天下;豐鎮月餅,享譽南北;奧醇美酒,濃郁芳香。

      今之烏蘭察布,炯炯乎日新,煌煌然月異。撤盟設市,革故鼎新;重組大業,日日維新。鐵道公路,四通八達;經濟樞紐,五縱七橫;工農商貿,比翼齊飛;風火協力,電送九州,空中三峽,得天獨厚;天然牧場,畜產豐富;中蒙藥材,走俏港澳;草原皮城,譽滿全球;地上金豆,中國薯都。察哈爾工業園橫空出世,潛力無限。物流產業,如火如荼;冶金化工,方興未艾;百業勃興,水起風聲;經濟實力,節節攀升,人民生活,日日向上;和諧畫卷,盛業永昌。

      集寧新城,氣象萬千。霸王河水,碧波蕩漾;林苑霞蔚,花圃云蒸;清泉流石,明月疏松;怪石玲瓏,撫而生趣;草木迷離,坐生畫意;曲水旁通,幽徑復返。馳懷之極,游目之勝。蹊徑百步景色異,春風十里氣候新。風月無邊共氣清,水天一色同山明。

      巍巍盛世,海晏河清。眾志成城,虎奮龍驤。萬物生輝,百業勃興。烏大張,區域合;晉蒙冀,金三角;通歐亞,接西北,環渤海,聯京津……放眼來日,烏蘭察布市之大志向,大目標,大戰略,必假“中國夢”之雄風萬里揚帆,扶搖直上。

      烏蘭察布,豐庶富饒,宜居宜業;神奇壯美,和諧熠熠!

      烏蘭察布,鯤化鵬游,駿業日新;福祉駢蕃,克昌厥后!

      烏蘭察布,荒荒坤軸,悠悠天樞;往來千載,造妙自然!

      格根塔拉草原

      格根塔拉蒙古語意為“遼闊明亮的草原”,位于內蒙古境內大青山北麓的杜爾伯特(四子王旗),是自治區五大草原旅游景區之一,也是全國唯一的草原4A級景區,這里因“神州”系列飛船降落而聞名中外。每年農歷五月十三,草原人民在這里舉行蒙古族傳統的祭敖包節。1989年至今,每年公歷7月25日至31日,在這里舉辦內蒙古自治區旅游那達慕大會。

      岱海旅游度假區

      位于涼城縣美麗的岱海湖畔,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岱海是內蒙古第三大內陸湖,水面約130平方公里,呈橢圓狀,有“草原天池”之美譽。古往今來,岱海吸引著無數游客。歷代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前來觀賞其“鴻鶩成群,風濤大作,浪高丈余,若林立,若云重”的自然美景。 (方忠達/攝)

      察爾湖

      國家4A級景區,位于興和縣城關鎮境內。旅游度假區屬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光熱充足。景區群峰起伏,連綿不斷,山清水秀,如詩如畫;蒼山含翠,綠水多情,是以農業觀光、水上娛樂、登山及拓展訓練、馬術培訓、游船快艇、房車營地、滑冰滑雪、低空飛行、新能源應用體驗、狩獵打靶、少年兒童夏令營基地等為主要內容的休閑度假旅游區。

      紅山國家森林公園旅游區

      位于豐鎮市境內,是烏蘭察布市海拔最高點。這里天然次生林茂密,植被類型豐富多樣,到處有奇峰絕壁,自然風景優美,生態環境良好,民族文化濃郁,構成了紅山國家森林公園旅游資源的特征。

      九龍灣

      位于卓資縣西北部,在旗下營鎮和紅召鄉境內。九龍灣蜿蜒曲折,因其自然形態宛如九條龍橫臥在大青山間而得名。

      九龍灣旅游區以其山、溪、瀑、泉而著稱,名勝景點多達20多處。其中最有名的是龍泉潭,最奇特的是榆樹石,最陡峭的山是青羊圈山,最神秘的洞為密汁洞,最古老的廟為召廟。九龍灣以層層疊疊的森林為背景,以懸崖峭壁為屏障,以奇花、異草、泉水、瀑布、山溪為點綴,構成“塞外桂林”景色。

      察哈爾火山地質公園

      察哈爾火山共有20余座,位于察右后旗烏蘭哈達蘇木境內。各火山口形成了穹狀、巖渣、混合火山錐等四種特征的火山錐,具備了中心式火山噴發的全部特征,地質專家驚嘆這是保存完好,舉世罕見的火山群奇觀。核心景區草原、火山、濕地、廟宇、湖泊相互依存,7個天然湖泊布局呈北斗七星狀,加之察右后旗地處我國正北方,實為奇觀。

      圖說烏蘭察布 城市影像

        優美的城市居民小區

        集寧新區(方忠達 攝)

        集寧戰役紀念館

        烏蘭察布體育場

        烏蘭察布圖書館

      (圖片除署名者外均由烏蘭察布市委宣傳部提供)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五月开心六月伊人色婷婷,在线激情爱性视频,欧美性xxxbbb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input id="00ikk"><del id="00ikk"></del></input>
      • <bdo id="00ikk"></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产中文字乱码卡一卡二视频| 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色|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 日本无卡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综合天天操| 国产午夜鲁丝片AV无码|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ww美色吧com| 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差很痛视频| 强开小婷嫩苞又嫩又紧视频韩国|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脱裙打光屁股打红动态图| 无翼乌口工全彩无遮挡里| 国产精品单位女同事在线|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1区2区3区产品乱码免费| 男人j桶进女人p无遮挡免费|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产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乱人伦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四虎免费精品视频| 波霸女的湮欲生活mp4| 影音先锋女人aa鲁色资源| 全黄h全肉远古| 久re这里只有精品最新地址| 玖玖精品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综合网| 天堂电影在线免费观看|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18禁无遮挡无码国产免费网站| 欧美一卡2卡3卡4卡免费|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丰满黄蓉跪趴高撅肥臀|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在线视频 |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少妇国语| 亚洲图片欧美文学小说激情| 99re精彩视频| 爱情岛论坛亚洲永久入口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