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奶農每日倒牛奶,養豬戶買牛奶喂豬……新年剛過,這樣的新聞頻現,讓人不免驚訝,天天要喝的牛奶,這是怎么了? 實際上,種種跡象表明,這場幾乎波及全國的“奶危機”,從2013年的“奶荒”開始,就埋下了伏筆。處于產業鏈低端的中國原奶生產,一窩蜂而上之后,面對來自國外低價奶粉的沖擊,立馬被打回原型。有媒體評論,僅僅兩年時間,便從“奶荒”到“奶剩”,這對中國奶業來說,頗具諷刺意味。 在浙江,金華的奶牛存欄數占全省的40%還要多,幾乎就是半壁江山。 數據顯示,2014年末,金華的奶牛存欄數相比2013年,少了5000多頭。 鮮奶收購價格大跌,甚至還不能抵銷成本,不少奶農為了減少損失,只能忍痛宰牛賣肉,咬牙苦撐。而處于產業鏈上游的鮮奶制品企業日子也不好過,面對產能過剩的事實,只能貼錢生產,甚至不得不出臺“限量收購”的政策。 在采訪中,金華多位奶業從業者都稱,中國的奶業正接受寒冬的考驗。更糟的是,這個冬天看上去還要持續較長的一段時間…… 金華最大奶牛養殖戶:越養越虧,月均宰牛50頭 45歲的阮水明養奶牛已經10年了,他位于金華婺城區蔣堂鎮的奶牛養殖場,正常情況下的存欄量超過2000頭,是金華規模最大的奶牛場。 “現在,我的奶牛只剩下1850頭了。”阮水明掰著指頭說,滿臉的無奈。 每年11月到次年四五月,是奶牛產奶高峰期。可這個冬天,阮水明卻不得不忍痛將傾注了自己太多心血的奶牛殺掉一些,以減少損失。 “按照以往的經驗,每年這個時候,鮮奶的價格都會有些波動,但降幅不會太大。”阮水明說,但像今年這樣壞的年景,他養牛10年來還是第一次遇到。 錢江晚報記者了解到,2013年的時候全國鬧“奶荒”,國內生產的鮮奶供不應求,省內外乳企紛紛到金華“搶奶”,也一定程度催生了金華原奶價格上揚。鮮奶收購價格從2013年1月份的3.8元/公斤上漲到2014年初的5.8元/公斤,最高時甚至超過6元/公斤。 高價之下,部分奶農趁機擴大了養殖規模,而今,不僅鮮奶收購價格降回到4元/公斤左右,而且還要“限售”。 所謂限售,以阮水明的養殖場為例,正常情況下,他的2000頭奶牛每天可出奶約21噸。但是,乳制品企業卻只給18噸的收購限額。限額內的18噸鮮奶,按4元/公斤收購;超出的3噸,要么不收購,要么以遠低于4元的價格收購(阮水明說,最近兩天的收購價是2.5元/公斤)。 按照成本計算,如果鮮奶的收購價低于4元/公斤,奶農就會虧本。 “我每天的鮮奶產量是固定的,如果他們不收,就只能倒掉。所以,再低的價格也只能賣,能少虧點。”阮水明說。 為了減少損失,3個月前,阮水明就開始宰殺自己養殖場的奶牛。“越養越虧,還不如殺了賣肉”。阮水明說,“除去自然淘汰的,這3個月,差不多殺了150頭牛。” “我這樣規模的養殖場,一天虧個幾千、萬把塊錢,還能撐個一年半載,那些小規模的養殖戶怎么熬啊?你算算,如果只養了100來頭牛,平均每天殺一兩頭,夠殺幾天?”他說。 |
相關閱讀:
- [ 01-13]佳兆業等百強房企現兌付危機 暴露地產信托隱憂
- [ 01-13]法蘭西之殤折射歐洲危機
- [ 01-12]改革方案推不動 臺“行政院”陷入空轉危機
- [ 01-10]去年CPI同比上漲2% 創金融危機以來新低
- [ 01-09]臺灣“語言癌”現象頻發 背后隱藏思考力弱化危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