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美國加州一處頁巖油抽油機。
中新網1月14日電 據美國媒體報道,起伏不定的石油行業,目前似乎正處于最新一輪頹勢的早期階段。去年6月以來,原油價格日前暴跌了逾55%,降至每桶50美元(約合310元人民幣)。這是自2009年經濟衰退的低谷期以來油價的最低點。
石油業分析師紛紛預測,油價可能會跌破每桶40美元,然后反彈。不過,就連持樂觀態度的人士也表示,年底之前很可能無法達到每桶70美元的價格。報道總結若干關于油價下跌的問題——這一現象的成因為何?誰將獲益,誰會損失?是不是陰謀論?并予以簡要回答。
為何油價會下降得如此之快?為何是現在?
這是個復雜的問題,但歸根結底還是關于供需關系的簡單經濟學原理。
過去六年里,美國的石油產量幾乎翻了一倍,于是原本出口美國的部分石油需要另尋出路。曾向美國出口的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亞和阿爾及利亞的原油,突然開始爭奪亞洲市場,使得出產國被迫降價。
從需求方面來看,歐洲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正在走弱,而機動車的能效也正在提高。因此,對燃料的需求稍顯落后。
誰能從油價下跌中受益?
每個開機動車的人都可以告訴你,最近幾個月,每加侖汽油的價格下跌了1美元多(約合每升1.64元)。柴油、取暖油和天然氣的價格也出現大幅下滑。總體來看,這相當于一次規模不小的減稅——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里,每個美國普通家庭的荷包里都會多出至少1000美元。歐洲和世界各地的消費者也將享受到類似的好處。
誰將蒙受損失?
首先是出產石油的國家和州。將面臨經濟——或許還有政治——動蕩的石油國家,遠遠不止委內瑞拉、伊朗、尼日利亞、厄瓜多爾、巴西和俄羅斯。海灣國家很可能會縮小在世界各地的投資規模,或許還會削減對埃及等國的援助。
在美國,阿拉斯加、北達科他、德克薩斯、俄克拉荷馬和路易斯安那將面臨經濟挑戰。一些負債累累的規模較小的石油公司可能會倒閉,從而讓貸款給它們的銀行承壓。
石油輸出國組織遇到了什么情況?
就像其他大宗商品一樣,石油的價格有升也有降。在過去,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簡稱歐佩克)經常削減原油產量來穩定價格。伊朗、委內瑞拉和阿爾及利亞正在敦促該組織如法炮制,但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及美國在海灣地區的其他盟國拒絕減產。與此同時,伊拉克實際上正在增加產量。
沙特官員表示,如果他們減產讓油價回升,沙特就會失去市場份額,只能令競爭對手獲益。
他們聲稱自己樂見油價繼續深跌,但一些石油業分析師認為,這只是在虛張聲勢。
存在壓低油價的陰謀嗎?
當下陰謀論滿天飛。就連一些石油公司高管都在私下里指出,沙特想要損害俄羅斯和伊朗的利益,美國也是如此——這樣的理由足以讓兩個石油生產大國去壓低油價。
然而,并沒有證據來支持這些陰謀論,而且沙特阿拉伯和美國很少能夠順暢地相互配合。
除此之外,考慮到石油公司需追逐利潤并要對股東負責,奧巴馬政府實在難以協調數以百計的油企的石油開采工作。
油價何時可能反彈?
不會很快。美國及其他一些國家的石油產量仍在增加。很多華爾街投行預測,油價在未來幾個月興許會跌至每桶40美元。
不過,原油產量可能會在下半年開始減少,價格到時候也會開始反彈。在石油的發展史中,起起落落總是反復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