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1月17日電(記者朱青 張芽芽)在寒冷的冬日,安徽省太湖縣湯泉鄉侯六村青石小學四年級學生李宗鑫寧愿凍手也要抄寫英語詞匯。在這個全校學生不到60人的偏遠小學,英語課給孩子們帶來了太多的新鮮感受,孩子們很珍惜這個機會。 青石小學地處深山,交通不便。直到2013年,才迎來了唯一的特崗教師郝丹丹。雖然是學的是化學專業,但年輕的郝丹丹是學校里唯一一個能給孩子們開英語課的老師。 由于山路難行,還要過一段水路,郝丹丹只能住在學校宿舍里。只有這樣,這些山區孩子們的英語課才不會“斷炊”。沒有投影儀、沒有錄音機,英語教科書和幾盤配套磁帶,是郝丹丹全部的教學設備。“孩子們的求知愿望強烈,連我這化學老師教的英語課也很受歡迎。”郝丹丹說。 青石小學的孩子只是中國貧困地區兒童教育狀況的一個縮影。過去幾十年,中國的扶貧事業取得了巨大的進展。正因為如此,幫助如青石小學學生一樣的貧困地區兒童,成為一個更加迫切的使命。 中國國務院近日印發《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2014-2020年)》,這一規劃惠及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貧困兒童。他們將得到重點幫扶,成為這些地區脫貧的希望。 數據顯示,隨著扶貧開發的深入推進,中國貧困人口數量大幅減少。從1978年到2010年,參考國際扶貧標準,共減少了6.6億貧困人口,全球貧困人口數量減少的成就93.3%來自中國。 盡管減貧工作取得巨大成績,但當前全國人均年收入低于2300元的人群還有8000多萬人,參考國際標準則還有2億多,主要集中在生態環境脆弱、生存條件艱苦的連片特困地區。 據了解,這些連片特困地區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六成,醫療支出僅為全國農村平均水平的60%,還有數千個村不通電,近10萬個村不通水泥瀝青路。生活在這些地區的孩子,享有的教育和生活資源十分有限,也使得貧困世代延續。 專家指出,中國扶貧工作已經進入“啃硬骨頭”的階段,必須尋找富有實效的切入點開展工作,從最關鍵、最薄弱的環節入手,從而實現事半功倍的扶貧效果。對貧困地區兒童開展定向扶助,是切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有效途徑。 目前,中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兒童約4000萬,其健康、教育水平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有專家認為,只有對貧困家庭兒童的營養和教育實行早期干預,才有助于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避免貧困的代際傳遞。 此次國務院發布的規劃以健康和教育為戰略重點,以困難家庭為主要扶持對象,切實保障貧困地區兒童生存和發展權益。其實施范圍為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680個縣從出生到義務教育階段結束的農村兒童。 規劃明確了政府層面要實施的五方面工作任務,涉及新生兒出生健康、兒童營養改善、兒童衛生醫療保健、兒童教育保障和特殊困難兒童教育和關愛等內容。 規劃除了提綱挈領在頂層設計方面的部署,也不乏細致的安排,如推進“0-6個月嬰兒純母乳喂養”、“開展孕前、孕產期和哺乳期婦女營養指導”、“擴大貧困地區困難家庭嬰幼兒營養改善試點范圍”等,其中一些措施已涵蓋了兒童出生前的健康營養保障。 在教育方面,規劃強調,擴大實施中西部農村偏遠地區學前教育巡回支教試點,在人口分散的山區、牧區設立支教點;系統解決貧困地區合格教師缺乏問題,辦好農村義務教育。 對貧困地區兒童心理健康的關注是此次規劃的一大亮點。規劃提出,建立健全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制度,重點加強對留守兒童和孤兒、殘疾兒童、自閉癥兒童的心理輔導。加強班主任和專業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建設,使每一所學校都有專職或兼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 根據規劃,到2020年,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兒童發展整體水平基本達到或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3%,教育總體質量、均衡發展水平顯著提高。 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黨國英表示,當前中國不少貧困人群由于在成長階段的教育缺失,使其長大后難以擁有足夠的知識和技能擺脫貧困。兒童的健康和教育,是促進貧困兒童發展的關鍵之舉。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