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東京1月17日電 (記者 王健)日本戰后唯一的都市直下大地震(震源所在地發生的地震)——阪神—淡路大地震,到今年的1月17日整整過去20年。 當年那場震級達7.3級的大地震,共導致6434人喪生,43000多人受傷(其中1萬多人重傷),25萬棟房屋損毀。 大規模的追悼儀式當天在神戶市舉行。而在東京,有關“首都圈都市直下地震”的憂慮式話題再熱。日本紅十字會和日本氣象廳聯手舉行“首都直下地震對策論壇”,吸引眾多市民頂著寒風前來傾聽各方專家“危言”。 從阪神地震迅速聯想到“首都直下”,是因為同屬人口密集型都市,且有關不遠將來東京圈難逃大震的分析,幾乎已成此間“通說”。 東京管區氣象臺長橫田崇表示,東京圈何時遭遇直下地震都不奇怪,只是其具體類型、時間、地點和強度的問題罷了。重點要防的是7級以上的強震,關鍵在于針對遲早要來的地震,盡可能完善應對之策。 東京都綜合防災部信息統籌擔當課長小林千佳子透露,根據此前作出的預想,如東京在夜間發生相當規模的直下地震,或致近萬人遇難,15萬人受傷,30萬棟房屋受損,“歸宅困難者”將達400萬。此外,木造住宅大量發生火災,道路上會出現驚人的人流。 日本紅十字會災害對策室參事白土直樹指出,災害規模越大,震后救援效果越小。阪神地震中近八成遇難者系被壓身亡,東日本大地震九成以上系溺水身亡,都是第一時間喪生。因此必須有新思路。此外醫務人員遭災后難以到位,傷員移動也會嚴重受制于癱瘓的交通。 名古屋大學減災研究中心副教授廣井悠指出,早年關東大地震時,東京、橫濱都曾發生毀滅性火災。如今雖然都市火勢蔓延速度在理論上已大大降低,但現代城市隨處出現的高樓,其實面對火災十分脆弱。 日本中央大學研究生院客座教授岡本正指出,大震后停電,會令電視、網絡等通常信息手段失靈,政府方面重要的信息難以及時通達,援助面臨極限。且如今東京高樓生活,令鄰里不相識成為常態,有礙互救;大量不通日語的外國居民更會碰到難題。 此間專家認為,東京這些年持續對建筑物的耐震化措施,是有益的努力,但其實更為有效的方法,還在于每個人平日多做準備,多參加防災演練,多進行社區交流,多考慮大災時會遭遇的情形,盡量讓自己屆時不要成為受傷者和需救助者。(完) |
相關閱讀:
- [ 01-17]臺灣宜蘭縣附近海域發生4.4級地震 震源深度6千米
- [ 01-16]臺灣花蓮壽豐鄉發生4.2級地震
- [ 01-14]專家解讀樂山地震:該區域歷史上多發相近級別地震
- [ 01-14]樂山金口河地震已發生5次余震 6人受傷
- [ 01-14]四川樂山5級地震已造成2人受傷 其中一人是學生
- [ 01-14]四川樂山5.0級地震:峨眉山景區有震感 暫無傷亡
- [ 01-14]樂山地震震中周邊過去一年曾發生6次5級以上地震
- [ 01-14]四川樂山市金口河區發生5.0級地震 成都有明顯震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