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強調,橫下一條心糾正“四風”,常抓抓出習慣、抓出長效。兩年來,全黨以嚴的態度、嚴的措施狠抓懲治“四風”問題,取得明顯成效。作風建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打好“作風”這塊鐵,整改務必落實到位,工作不能懈怠松勁。
歲末年初,是觀察黨政機關及黨員干部作風的一個重要節點。總結部署多,能否實實在在?來往應酬多,能否清清爽爽?今起本版推出“歲末年初探作風”系列報道,從會議、接待、調研等方面,了解各地干部能否在“思想桌面”裝上“殺毒軟件”,自律自警,恪守制度,推動作風持續好轉。
——編 者
核心閱讀
會都開不好,怎么當領導?確實,開會是決策部署、督促落實的一種重要工作途徑和方法,把會開好,務求實效,是一項重要的工作能力,而良好的會風是開好會的保障。
會風是黨風政風的一個重要窗口。基層黨政機關現在怎么開會、會風如何?記者或走進會場,或走訪干部,體驗變化,探討問題。
廣西上林縣立“硬規矩”正會風
曠會3次、讓人替會3次
政府辦副主任被免職
謝振華
一條沒有成功發送的短信,讓澄泰鄉在全縣“丟了面”。
去年7月17日,廣西上林縣召開全縣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推進會。按要求,澄泰鄉需有一位分管鄉領導參會。不巧,副鄉長到一個偏僻的村屯入戶調研,因信號問題未能及時收到與會短信,錯過了時間。
就這樣,缺席會議的澄泰鄉政府和明亮鎮政府、縣煙草局、縣旅游局、縣國土局等6個單位一起,因會風會紀問題,被全縣通報批評。
“盡管有些‘冤’,但錯了就是錯了。如果辦公室同志再打個電話確認,換個負責同志參加,也不至于耽誤這個會。這也說明我們的作風、紀律意識還要改進。”澄泰鄉黨委書記藍柳瑩說。
為何特別強調會風?“表面看,上林窮在產業不大不強、貧困人口多;但從根上看,上林窮在‘軟環境’,窮在黨員干部的‘精氣神’。”縣委書記韋志鵬說,從開會就可看出端倪。“開會,看似小事。但會風連著作風,作風事關政風。會都不好好開,怎能做得好工作?”
于是,上林立下“硬規矩”:嚴格會議請假制度,嚴格會議報名報到制度,嚴格會場紀律。上林還把會風會紀納入各鄉鎮、各單位年終績效考評范圍。同時規定,縣委、縣政府召開的會議,時間盡量壓縮至1到1個半小時;能以部門、單位名義召開的會議,不以縣委、縣政府名義召開;全縣性工作會議盡可能合并;嚴格控制會議費用,不擺花草、不發放瓶裝礦泉水。
對有違“硬規矩”者,絕不手軟。
全縣財稅隊伍建設工作會議,書記、縣長臺上講話,坐第二排的縣財政局的韋某,因為飲酒居然趴在桌子上睡著了。會后,韋某被調離財稅部門,并全縣通報批評;
縣政府辦某副主任,在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期間,無故缺會3次,擅自安排他人替會3次,被免去職務,降級為副主任科員,調至某鄉政府工作,并全縣通報批評……
“硬規矩”換來新氣象。“上林的會風確實變了。”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韋澤倫感嘆道,經過持之以恒的整治,上林會議基本實現“五無”標準:無人無故缺席,無人遲到早退,無人交頭接耳,無人打瞌睡,無人從事與會議無關的事務。
70分鐘7項議題,高效還是草率?
江西南昌市西湖區政府常務會與會者說:“功夫在會外”
魏本貌 舒 丹
開會還敢睡覺?對這樣的問題,江西的干部現在可注意多了,因為省委書記強衛曾經在一次電視電話會議上當場批評打瞌睡的某縣主要領導。省委書記的敲打,是否給基層會風注入一股新風?
去年12月25日,來到南昌市西湖區人防指揮中心二樓,旁聽區政府第四十二次常務會議。
走進會議室,看到60多人已經就座,沒有位置空著。9時整,主持人西湖區區長梅茂發宣布:“現在開始第一項議題,聽取《江西省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實施辦法》政策知識講座,時間控制在20分鐘以內。”
參會人員聽得認真,緊張地記錄著。整個過程中,區政府督查室主任王中時不時四處看看,還起身在會場察看了一圈。
快到20分鐘時,王中輕聲走到授課人身邊,示意控制時間。授課人作完總結后,列席人員收拾好材料有序離場,第二撥列席人員隨后走進會場入座,銜接時間不到2分鐘。
在下一項議題中,區民政局局長雷中蕙匯報《西湖區關于進一步整治喪葬陋俗工作方案(送審稿)》的起草說明和內容概況后,列席區有人舉手要求發言。經主持人同意后,丁公路街道辦主仼熊君毅首先提出,喪葬陋俗執法過程應明確具體牽頭部門,否則會造成執法過程中的推諉扯皮現象。雷中蕙解釋說,市整治喪葬陋俗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已有明確分工和職責,建議不予采納此意見。隨后,有人建議領導小組副組長應修改為分別由分管民政、城管綜合執法、聯系公安的相關副區長擔任。分管民政的副區長和聯系公安的副區長對此表示同意。不到10分鐘,各方達成共識。梅茂發隨后明確各修改事項。
這么快就敲定送審稿,是高效還是草率?這個疑惑,得到了身邊干部的解釋:所有文件送審稿在拿上政府常務會前,都已經公開征求意見,由相關單位、分管副區長反復修改,各方對內容已在會前形成共識,“把功夫下在會外,為的是提升開會的效率”。
此次會議共7項議題,會前根據議題內容將時間控制在50分鐘左右,加上列席人員進出和討論時間,會議結束時恰好10時10分,耗時70分鐘。
旁聽過不少黨委政府會議,整體感覺會風會紀改進不少,但也有這樣一個體會,有些會議求短卻沒有求實,質量實難恭維。會風向好,不止速度一個方面,多一些有益的討論、切題的交鋒,時間長點也未嘗不可。
湖南郴州市蘇仙區現場辦公會漸成常態
“打撈”群眾訴求當場回應
侯琳良
“鄉村道路修好了,但是車多起來了,是否可以設置限速限重標識?”“村里為了打造旅游名村,部分魚塘改為種荷花,資金如何解決?”……
去年12月26日,湖南郴州市蘇仙區望仙鎮和平村,給新農村建設來了一次全面的“體檢”。蘇仙區區委書記彭生智,帶領區里財政、住建、農業、交通等部門負責人一行,圍坐在村委會辦公樓會議室,準備給和平村的發展“加一把火”。
每個村民代表發完言,彭生智就接過話頭,與相關部門負責人對話,詢問是否有相應的政策支持。幾問幾答,解決問題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當場出爐。
2014年以來,現場辦公會在蘇仙區“漸成常態”。蘇仙區把全區分為4個片區,區領導帶領各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把辦公場地搬到基層現場,與群眾面對面“打撈”問題,商定解決辦法。
走進蘇仙嶺街道南嶺山莊小區,81歲的老人羅七滿坐在小區大樟樹下曬太陽。道路翻新平整,新建社區公園和廣場,下水道重新疏通……在這里生活了20多年,羅七滿說:“原來垃圾成堆,廢水橫流,如今小區啥都是新的!”
居民的幸福感得益于去年8月的一場現場辦公會。作為郴州市最早的開放式商住小區之一,物業因歷史糾紛名存實亡。沒有管理就亂了套,小區的臟亂差在郴州城里出了名。現場辦公會之后,街道也下了狠心,資金調動起來,干部行動起來,幾個月之后,小區舊貌換新顏。
口頭表態容易,關鍵是落實。蘇仙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尹志剛介紹,區委活動辦專門跟蹤督辦,截至目前“打撈”事關群眾利益的問題66個,還有13個問題正在解決之中。
采訪中有干部坦言,原來開會拿本筆記本,隨便記記,玩玩手機,打打瞌睡,一個會就“混”過去了。現在不行了——群眾在現場盯著你,你必須代表部門表態,“當著那么多人表態就是金口玉言,開會有壓力,工作更有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