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五,來自俄羅斯央行的數字顯示,2014年公司和銀行凈資本從俄外流達到1515億美元,是2013年的兩倍多。俄羅斯上一次資本外流如此之高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當時達到1336億美元。瑞士《每日導報》19日稱,俄羅斯上演“資本大逃亡”,該報甚至將俄羅斯與希臘列為2015年歐洲經濟的兩大弱點。同一天的德國《焦點》周刊則稱,“俄羅斯失去了控制”。德國《世界報》寫道,隨著經濟下降,寡頭面臨危險,今年可能是普京最關鍵的一年。如果不能恢復經濟,2015年普京的地位將岌岌可危。美國《商業內幕人》18日刊文稱,“俄羅斯經濟危機正式到來”,因為“俄羅斯媒體上缺少經濟新聞”。報道稱,正如在蘇聯時代,國家電視臺不報道事實,而是隱瞞事實。官方報道的新聞主要是烏克蘭危機(由美國引發),烏克蘭經濟崩潰(被美國忽視),以及俄羅斯在體育、芭蕾和其他領域所取得的成就(遭美國妒忌)。該報稱,“俄羅斯政府禪一般的平靜,暴露出缺乏應對之策”。 據《俄羅斯報》18日報道,俄聯邦委員會(上院)副主席布什明表示,穆迪降低俄羅斯評級對國家來說并不是致命的。穆迪和標普此舉都具有政治目的,多數投資者不會受它們的影響。俄羅斯“商人”網站援引俄政治分析家巴比奇的話說,如果看一下數字,而不看西方國家的新聞,俄羅斯并沒有處于危機之中,俄羅斯沒有銀行破產,預算也正常,債務比意大利等國家低。因此,西方評級機構給俄降級是一個政治陰謀。 加拿大全球化研究中心將西方評級機構稱為“金融氣象學家”,認為它們對俄羅斯“經濟風暴”的“政治預測”有著隱秘動機。報道稱,西方最新制造的經濟風暴已經是對俄羅斯的第三波經濟戰。第一波是美國和歐盟對俄羅斯經濟和個人進行選擇性的制裁,認為俄羅斯是津巴布韋,通過這樣的手段就能嚇唬住莫斯科;第二波是對俄羅斯開啟石油和貨幣戰爭;第三波則是以評級機構傷害俄羅斯的國際經濟聲譽,希望以此在非西方市場中“孤立”俄羅斯,這是一種非對稱經濟戰。【環球時報駐俄、美、德記者 周豐 蕭達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曲翔宇 崔杰通 柳直 汪析】 |
相關閱讀:
- [ 01-19]俄羅斯對烏克蘭頓涅茨克機場交火表示遺憾
- [ 01-17]俄羅斯一礦井發生爆炸 人員傷亡情況不明
- [ 01-17]俄羅斯與委內瑞拉加強油氣合作
- [ 01-16]中國開建新型燃氣輪機 請俄羅斯院士做總負責人
- [ 01-16]俄駐歐盟代表:俄羅斯將繼續同歐盟開展政治對話
- [ 01-15]美媒評讓俄羅斯恐懼的五大美軍武器 核潛艇上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